中小學學得太多 大學又學得太少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我國教育改革迄今,已近三十年,但對於教育改革的現況仍爭議不休,當年410教育改革希望減低學生的升學壓力,但回顧這幾年的教育現場,會發現當年的理想不僅沒有達到,反而使得社會階級流動更為僵化,學生的升學壓力也依舊存在。
若以比較教育的觀點檢視我國的教育改革,會發現我國中小學階段必須學習的領域較諸英美各國為多,此狀況衍伸出來的結果就是到了高中階段,學生能選修的科目變少,而小學與國中又必須精熟每一個領域及語言,導致各領域教師紛紛抱怨上課時數不足,而許多學生更是早早就選擇了放棄學習,成為教室裡的陌生人。以美國為例,其小學必修科目僅有英文、社會、數學、自然、體育等五大類,其餘均為選修;但我國光是語文就有國語、英語、本土語等三科,不同的拼音系統對於學生的學習究竟是順向抑制或逆向抑制仍無定論,但卻已經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困境。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而當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修習的學分數又過少,且淘汰率偏低,我國不像法國高等教育有著相當高的淘汰率以及合適的技職與學術轉換系統,導致許多同學到了大四僅需修習極少的學分,而這也使得畢業生在進入業界之後必須重新施以在職訓練,間接增加了業者的教育成本。且由於少子化及教師評鑑的原因,導致學校更不敢以學生實際學習表現給分,這些都使得學生專業力不足。
因此盡快召開教育國是會議,廣泛蒐集各方意見應是目前的教育改革重點,尤其應納入各階層家長的參與,並給予課程專家足夠的尊重與自主權,避免政治凌駕於教育,方有可能使得下一代的學子降壓減負,真正朝著自己的興趣去發展。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