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Y8855

上週全球股市最熱頭條是 NVIDIA 發布最新季度業績,使得公司股價大漲 16% ,黃仁勳身價也一夕間突破兩兆,成為全球前 20 名的富翁,另一則市場熱搜是台積電熊本廠盛大開幕,台積電股價再創新高,直逼 700 大關。

2024 年開局 2 個月,晶片製造業頻頻捎來喜訊,但看向另一頭,以網路科技起家的矽谷巨擘們,卻在年初就陷入愁雲慘霧,外媒財經雜誌《Fortune》甚至以「最黑暗的時刻」來形容矽谷巨頭們的近況。

裁員、福利削減、重返實體辦公,科技新貴日子不好過

昔日的科技新貴,現在到底多慘?先看去年一整年,Meta、Alphabet 等超過千家科技公司總計裁員超過 26 萬人。據《彭博社》報導,這波始於 2022 年底的大裁員潮,影響廣度前所未見,目前還看不到終點。今年開始不到兩個月,亞馬遜、微軟、Salesforce、Snap 和 Zoom 等公司已裁超過 4 萬名員工。

而其他沒被請走的「倖存者」,也非毫髮無傷。據《商業內幕》報導,許多科技巨頭開始削減公司福利,或對員工提出更嚴苛的管理措施。例如以無限自助吧、免費按摩,睡眠艙等奢華辦公室福利聞名的 Google,過去一年多來關閉了多項設施。

Google 內部員工匿名向《商業內幕》爆料,不僅公司內的免費咖啡廳縮短營業時間,免費按摩、健身房也被關閉,而以往員工期待的盛大節慶派對、不定期品酒會、餐敘也逐一被取消,「很多時候,節日聚餐變成只是到公司的自助餐廳吃飯。」

另外 Meta 、亞馬遜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一週至少到公司三天,違者將接受懲處。而 Meta 甚至在去年精簡了多數的中階管理職,並要求部分員工「重新應徵」原本職位,好評估其適任資格。

軟體開發專家、Google 前員工 Tim Bray 近期在個人網誌分享,2010 年當他錄取 Google 時,那就像是全世界最酷的事。畢竟整個辦公園區就像座迪士尼樂園。「但現在入職矽谷巨頭的員工,卻得每天過著心驚膽顫的日子。」Tim Bray 說道。

裁員潮成因──模仿性裁員,只為獲得股東掌聲

然而驅動這股大裁員潮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力量?比較基本的解釋,指向了疫情期間的過度擴編。疫情封鎖期間,多數產業正因人們的足不出戶而苦哈哈時,科技業卻像與世界脫節般的,瘋狂聘請更多工程師、專案經理和軟體銷售人員來滿足當時的虛擬辦公、線上經濟狂潮,而此次裁員潮正是先前組織過度膨脹的惡果。

但華盛頓大學 Foster 商學院的教授 Jeff Shulman 則將矛頭指向科技產業常見的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Jeff Shulman 認為在寬鬆貨幣時代結束的疫情後,利息升高、融資困難,科技業需要找到獲得投資者青睞的新方法。「而他們發現到裁員有助於股價飆漲。」

過去一年多來,大部分的科技巨頭其實不缺現金,裁員跟公司生存沒有直接關係,更像是滿足股東的需求。Jeff Shulman 指出,尤其許多公司考量到如何向投資者籌措更多資金,好投資目前最火熱的 AI 狂潮 ,裁員變成得到華爾街掌聲最速成的辦法。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Jeffrey Pfeffer 將之稱為模仿性裁員(copycat layoffs),當一間科技巨頭因為裁員而得到好處,其競爭對手也會覺得,「我何嘗不也試著這麼做?」因此裁員熱像病毒般在矽谷裡擴散,而且因為大家都開始這麼做,也就沒有人去施壓或責怪為何這間有賺錢的企業需要一夕請走這麼多員工。

這代表科技業要衰退了嗎?

然而這並不表示整個產業正面臨實質衰退。《彭博社》指出目前美國失業率低於 4%,且新增的就業人數,創近一年來最高紀錄。截至 1 月份科技業的員工數量,實際上比前一個月增加了 18,000 人。這意味著,裁員雖然持續,但更像是人力市場的重新洗牌,人才只是暫時失業或流動到其他公司,整體產業趨勢仍屬穩定。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科技工作者每天提心吊膽──矽谷一年已裁員逾 26 萬人,背後原因竟不是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