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前幾天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的,源自於某間補教業者,將兩名學生參加音樂比賽的「輝煌戰績」po在社群網站上,還附上他們「超人般」的作息。這兩名學生從四歲開始學琴,目前也只是小學生的年齡,幾乎完全沒有休息時間的日程表引發了爭議與抨擊。
從他們的作息表看出,一天之中幾乎沒有任何喘息時間,從學校放學後便被各式各樣的課程塞滿,更誇張的是連學校作業與用餐,都需在車上完成。或許當時該補教業者po出來,除了炫耀自家學生的優秀外,也隱含的傳達了想要出類拔萃,那麼便需要密集的課程與作息,隱約的推崇了這類教養方式。但現實風向相反,多數人認為家長不必用如此高壓的方式來安排孩童的學習與生活。
也許有人認為每位家長有自己的教養方式,旁人無須給予指教,也沒資格干涉他人的教育,但客觀來說,光是要求在車上完成作業與用餐,這種對視力與腸胃健康絕對不好的方式,就完全不值得去推崇與效仿。幾年前在美國引發討論的書「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身為美國知名大學教授,也是以嚴格與不近人情的教養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女兒,因為這套教養方式與美式教育截然不同,遭受到許多美國人的批評。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雖然最後虎媽的兩名女兒也都從名校畢業,並有著得收入與體面的工作,從結果來看的確是符合虎媽所想要的,但最終虎媽的女兒被問及對於過往教養方式的感想,她卻認為如果以前是接受其他的教養方式,也許能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可看出即使她有著符合普世價值所認可的成就,但她卻不完全接受以往嚴苛的教養方式。
另外,該補教業者以美式教育著稱,卻以筆者過往於美國求學時所見不同,美式教育更注重人格健全與探索自我,當然在面對升學時他們也會為了進入一流名校,衝刺在校成績與積極準備標準化入學測驗,但絕非在孩童時期花許多時間補習課業與學習「高大上」的才藝。
例如他們會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去販售女童軍餅乾,從中學習溝通技巧和面對被拒絕的挫折;或利用假日到慈善機構參與公益活動,學習團隊合作與奉獻精神。這些活動未必對他們未來升學有顯著的加分作用,但卻有利於人際互動與人格發展,這些經驗與技能更為受用。
很多父母總會說為了孩子好,卻很少思考這個「好」是否是孩子想要或適合的,抑或是單純父母認為的「好」,人生沒有模板,不會照著做就能走向康莊大道。從這件事也值得台灣的家長與整體教育反思,內捲般的教育,或許能捲出世俗成就,但是否剝奪了小孩未來的其他發展的可能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