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二弄

在台灣這塊政治舞台上,媒體的角色向來備受矚目,尤其是在選舉季節。近日,圍繞著蔡英文政府是否獨厚賴清德的議題,一場關於媒體中立與政治偏袒的爭論再次浮上檯面。

觀察近期媒體報導,不難發現一種奇特現象。一邊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高舉中立大旗,強調監督媒體是否秉持中立原則;另一邊則是華視等公廣集團媒體,在重要的政治新聞專題中,似乎對某些政治人物有所偏袒。特別是在關於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報導上,其篇幅與重視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候選人,引發外界議論紛紛。

公開 相機 戶外 真實的人 視頻 媒體 關係 聽眾 電視 生活 公 組 播放 會議 當地 人群 記者 實 人 記錄 事件 社區 面目全非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讓我們回顧一下背景。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舉例指出,華視11月27日播出的新聞專題中,介紹三黨總統候選人的醫療政策,卻在播出時間上有明顯不公。其中,侯友宜僅有11秒,柯文哲40秒,而賴清德則高達1分6秒。這種失衡的報導方式,無疑對選舉公正性構成了影響。

同時,華視自律諮詢委員會的成員構成也受到質疑。沈伯洋,一位名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的認知作戰專家,竟然也是該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雖然他後來已辭職,但這樣的人事安排仍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質疑。

在這樣的背景下,NCC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國家級的傳播監管機構,理應保持最高的中立標準,公正監督所有媒體。然而,面對這些明顯的偏袒行為,NCC似乎選擇了視而不見,甚至被指控是在積極為執政黨護航。

這不禁讓人思考,蔡英文政府下的媒體自由與中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當選舉臨近,各方力量在暗中角力,媒體的角色變得尤為微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媒體是否能堅守中立的陣地,或者只是成為了某些政治力量的喉舌?

事實上,這種政治干預媒體的現象,在台灣並非首次出現。但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都會引發公眾的強烈反彈,因為這關乎到新聞自由與民主價值的核心。媒體中立不僅是對外界信息的公正傳遞,更是對民主社會的基本承諾。

最終,媒體是否能在政治壓力下保持中立,不僅是對媒體自身的考驗,也是對整個社會政治生態的考驗。當媒體被獨厚特定政治力量時,不僅是對被忽視者的不公,更是對整體社會公正的損害。在這場持續的政治與媒體角力賽中,只有堅守中立和公正的原則,才能保護台灣社會的多元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