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卡編輯

5月31日,香港大學舉辦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追夢者”(dream catchers)論壇,邀請騰信總裁-馬化騰作為主旨演講嘉賓,與FT中文網前總編輯張力奮在千人禮堂對談。面對師生,很少公開演講的馬化騰分享創業經歷,回答關於產品競爭等問題。

講創業:曾假扮女孩子陪聊
“沒辦法嘛小公司嘛,我的職位是工程師,另外一個創始人寫的是總經理。(笑聲)因為我技術比較強,不可能老板也出來幹活,我是假扮工程師。”後來回來真的開發系統,找到老東家瑞訊,tom.com,那時候要做到3萬用戶,於是去學校一個個拉用戶。湊到3萬人可能要兩年後,公司就死掉了,又砸在手上了。那時候我們就想著做完賣掉,做完賣掉,大量開發。自己又去網上推廣,最後用戶上來了,最開始沒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笑聲、掌聲)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女孩子,得顯得社區很熱鬧嘛。”

為什麽做微信?講微信和運營商:魚與水的關系
“3年前,互聯網在PC上面,這三年完全顛倒,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也有國內的公司在移動互聯網轉換的過程中跟不上,飛速地掉隊。甚至強大如Facebook,股票一度跌到700億,是因為大家擔心它向移動端轉變有問題。直到這兩年Facebook迅速重視移動端,包括whats app的下血本的收購,不敢怠慢,一點都不敢,否則就是滅頂之災。”

“做微信,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一點點不同。我們當時很緊張,(騰訊)內部有三個團隊同時在做,都叫微信,誰贏了就上誰。最後廣州做e-mail出身的團隊贏了,成都的團隊很失望,就差一個月。”

“最開始微信推出的時候,運營商很緊張了,沒人發短信,電話也少了。我要限制你,全世界有很多國家會出很多招去限制你。其實這個是勢不可擋,我一直跟他們說你們放心,你們絕對會受益的,你們的語音服務下降了,但是你的流量上去了,怎麽會吃虧呢?增長很難說,直到去年,數據增長比語音快,現在放心了,跟我是魚和水的關系。”

講滴滴、快的之爭:最高一天虧損4000萬
“我們支持滴滴,阿裏巴巴支持快的,我們就像打仗,像武林高手一樣(笑),一天大概虧損2000萬,再炒到3000萬,我也跟,最高一天虧4000萬,誰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盡棄了,內傷死掉了(笑聲)。後來跟馬雲溝通,最後在很多資本的撮合下合並了(笑聲)。”

“現在面臨uber的競爭,中國一直有外面的互聯網公司進來,強龍和地頭蛇誰贏呢?目前看無一例外都是地頭蛇贏了,沒有一家打得過地頭蛇。本地創業者所有身家性命都在這裏,一天可以做決策幾次,跨國公司還要向老板匯報,老板還有時差。這裏又有資金,PE很活躍,對中國本土的創業者還是很有信心的,很接地氣,而且主動思辨,一條路走不通試幾條路。”

張力奮(前FT中文網總編輯)對話馬化騰
張:以前記者采訪你時,提到你最喜歡的身份描述,“軟件工程師”,現在怎麽看?

馬: 我是軟件工程師中的產品經理,最終要決定產品的走向、對用戶體驗的把握。所以我會花大量時間用這個產品,尤其是最核心的微信、QQ、Email。很多bug都是我找到的,我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包括最新的6.2,很多問題還是我找到的,本能習慣,因此也可以看到對公司氛圍的帶動。

張:生活中作為用戶你怎麽用,有沒有訣竅?

馬:沒有,大量用,不斷地用,盡量找溝通的場景,慢慢地找到感覺。對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變成傻瓜,發現問題,然後想為什麽這樣?然後變成開發者。一秒鐘傻瓜,一秒鐘專業。

張:美國的競爭對手評價:學東西很快,copy很快,在copy上很有創意,你覺得中國的互聯網是不是已經過了這個時間段?

馬:首先應該說,美國的確是霸主,前十幾乎都是美國,他們一做就是全球性,數據庫系統,路由器芯片,整個IT的核心都是美國的,大家不在一個起點,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其實都是學習、copy,毫無疑問。但是到了應用層面,文化、用戶選擇的不同,中國互聯網創造了很多,其實有一部分美國還沒有中國走得快,從移動互聯網角度,中國6.5億網民,5.6億通過手機上網,滲透率80%,美國才2.8億,滲透率60-70%,這方面中國是美國的兩倍多。新的東西,在中國等亞洲國家移動化更快,比如說微信的公眾帳號,我們看到Facebook這幾個月也在做,對我們來說沒有,對誰抄誰,看誰能滿足需求。

張:中國也讓美國抄襲了?

馬:對,(鼓掌)現在開始出現了。

張:最近常提痛點,什麽是痛點?

馬:舉個例子,稅務和發票,這個就是痛點啊,你要住酒店,要開個發票,證明,回去報銷。能不能用微信掃一下,你都不用打印,電子發票都在雲端,從我的卡裏扣完錢,然後兩分鐘之後錢又打回到我的卡裏。我也不用搞什麽假發票,這個就是案例,一講他們覺得很興奮。包括你們知道國內,刮發票中獎,搞得手很髒,中了幾塊錢怎麽領,麻煩,這個就是痛點,我說能不能掃一下,立刻知道,中了我還可以給我同事發紅包搶一下,還可以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張:對。(笑)讓我想到自己剛回國時候的痛苦經歷。Pony,你提到要做互聯網,要做減法,還有一句話,新聞業常用:我留半條命,用半條命生存,會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到底什麽意思?

馬:這是今年在深圳的峰會,主持人說騰訊是半條命,因為我們做了很多減法,很多業務也是合作夥伴做,要兼顧很多人,當時用這個比例。我想,半條命也不錯啊,可能更好,主持人就說別人整條命跟你半條命搞在一塊,保你們啊。我們的策略對,真的是,原來做平臺,現在做生態。

現在這個事情,只有我們能做,其他事情,別人能做盡量讓別人做。最大的問題,創業者、創始人心態,一個企業再大還是缺乏創業者,很多業務要留給把所有身家性命留在裏面的人,而不是讓自己下面的部門跟他們死磕到底,我們以前做過也都失敗了,所以內部有員工說,那不是剝奪我們創新的機會,我說沒辦法,要麽你想清楚,你出去做。要麽採取競爭的方式,比如,遊戲開發的工作室,利潤的20%,算你的成本,招的人多,成本就大,要多少股票你自己掙,盡量營造市場競爭的氛圍。

張:我記得幾年前,我採訪過幾位你的同行,也是競爭者。說騰訊這個公司非常有秩序,以至於有時候不像美國矽谷的互聯網公司,甚至覺得騰訊的策略,並不是非常鼓勵競爭。但我注意到過去幾年,不管國內國外,市場似乎有所改變這個印象。

馬:我不代表其他同行,我們這個行業也沒有先例。但舉個例子,大家知道MSN曾是QQ最大的對手,他沒有任何限制,暢通無阻,但最終他也死掉了。

第一,他死掉不是我們打掉的,是沒有趕上社交化,它是給Facebook打掉的。第二,他們中國本土化沒做好,一改版,中文字體亂七八糟,盜號,安全這些本地運營不過關。聊天這塊現在QQ好像辦公用,微信休閑,以前MSN辦公用,QQ休閑用。其實在微信的領域監管也是暢通的,更多的限制還是跟內容、信息安全有關。

張:你對谷歌,Facebook,左克伯格也好有什麽建議?

馬:我覺得世界很大吧(笑聲,掌聲)。其實現在有經驗,完全同場競技,我們一樣勝利,我們就是這麽過來的。本土的創始人和跨國公司,這種競爭只要沒有資金的劣勢,現在中國資金很多,概率還是大的。

張:你怎麽看馬雲?(笑)

馬:今天不評論同行,其實私交非常好,共同投資的公司就有五六家,比如華誼兄弟。有競爭也是常態,不要太妖魔化,摸爬滾打,大家這麽多年,當年亞馬遜,eBay沖來中國,阿裏巴巴還是很堅強,戰勝了他們贏得了市場,這個毫無疑問,不能怪政府什麽的。

張:有種說法,第一代互聯網領袖,他們已經不再年輕,已經不是28歲,對於互聯網原住民,管理大公司,對年輕人的需求和新的一代,變得有點陌生了。

馬:其實你什麽都沒有做錯,錯在你太老了。我們最早看到Snapchat,外國13-18歲小孩在用,我們高管用了覺得好傻好無聊,看不到價值,只投了一點,後來漲得很快。這個公司我們副總去過,就是海邊一個玻璃房,很小的公司,感覺一個石頭就把他們擊破了。當時只有2000萬美金,我們沒進去,現在遠遠超過我們想象,百億美金。

很多投資人估計得回家問他們的孩子了,現在孩子們故意跟大人不一樣,中國很多孩子還在用QQ,這個不是技術的問題,人性的問題,他們不想跟父母在一個圈子裏。類似冒出來很多,對於一些新東西我們不能理解,但表示尊重,受歡迎還是有道理的。

張:用四到五分鐘時間,我們進行非常簡短的對答。 微信改變了人與人、甚至家庭生活,但你看我們吃飯,一桌人都在玩手機,我們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的奴隸。

馬:包括對眼睛傷害很大,這一兩年我都在換眼鏡,頸椎也難受。以後我期待可以接腦電波,想什麽直接傳過去。其實我們還是要正面看,看你自制,你要成為控制它的,而不是被它控制,包括朋友圈,我們也想怎麽幫用戶去掉噪音,也在考慮。

張:你心目當中的英雄?

馬:以前想當天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什麽的,後來發現沒有機會。現在這個領域,也有很多英雄,比如賈伯斯,他對產品的觀點很深,很多不可理喻的傑作,ios流暢度確實好很多。

張:讀什麽書?

馬: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最近的幾個短篇。

張:玩什麽遊戲?

馬:手遊,我們自己的遊戲。

張:你最想做的事情?

馬:人工智能ai這塊。未來希望電子設備更加智能,打個比方,能像無人機飛一圈回來,幫看路況,做你的保鏢,這裏面結合了很多知識。

張:今年2015年,2020年,五年以後,騰訊和你會在哪裏?

馬:很多企業用我們的方案,像水和電一樣的基礎性。

張:會不會變成第一?

馬:永遠不要看這個,永遠不要看市值變化,最重要看做這個事情是不是很有意義。

張:今天第一次來港大,對同學說兩句?

馬:我覺得同學們有很多創新很好,也希望同學走出社會之後要保持開放、陽光的心態,在社會上學習行業,社會知識,更接地氣的知識,更加擁抱這個社會。不要好高騖遠,一點受挫又受不了,困難是一定有的,從來不會有人天生對你好,也不一定會永遠幸運,永遠會遇到問題。最後建議,找多幾個夥伴,比單槍匹馬好的多。

文章來源:《南都周刊》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