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怡穎 

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白熱化競選中,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高調發表了他的第五場「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鋪天蓋地的主張與豪言壯語,意圖以文化作為台灣的新定位。然而,當我們把賴的這些宏偉藍圖與台灣目前的文化現狀做一比較,不免會發出會心的一笑 — 這真的是我們要的「文化大國」,還是另一個「偉大的笑話」?

先來看看賴清德所提的八大文化主張,其中包括了「推動系統性文化保存」、「復振國家語言」到「建構文化傳播體系」等等。聽起來似乎相當宏偉,彷彿只要按照他的方針一路前進,台灣就能成為亞洲的法國,一個真正的文化強國。但現實真的如此美好嗎?

我們不妨來實際看看台灣的文化現狀。台灣的文化產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不論是音樂、電影還是出版,幾乎都被國際巨頭所主導。當賴清德大談「台流經濟」時,他是否忘了,即便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台語流行音樂」,如今在國際舞台上也幾乎聲名狼藉?

再來,賴清德提到要「推動系統性文化保存」,這聽起來似乎很有深度,但問題是,這種保存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文化成為博物館裡的古董,還是真的能夠融入人們的生活?以台灣目前對於原住民文化、歷史建築的保存狀況來看,「系統性」更多的時候,只是變相的「官僚性」,讓文化變成了一個個被標籤、被固化的展品。

ADDY7875
圖片取自:(FB 賴清德

賴清德強調,「經濟使國家強大,文化使國家偉大」。這句話聽起來相當有魄力,但不禁讓人反問,當台灣的年輕人因為低薪、高房價而感到絕望時,他們真的有心情去關心什麼「文化偉大」嗎?當基層藝術工作者還在為了生計而掙扎,卻看到頂層在那裡討論高深的「文化軟實力」時,內心的感受又是什麼?

更諷刺的是,當賴清德一邊說要強化藝文工作者的權益,一邊卻對於實際影響這些工作者生計的政策 — 如著作權法、勞工法規 — 卻少有實質建設性的討論與規劃。這種做法,與其說是對文化的扶持,不如說更像是對選票的拉攏。

當然,最讓人啼笑皆非的,莫過於賴清德所謂的「建構文化傳播體系」。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真的需要政府來「建構」一個傳播體系嗎?更何況,當台灣的主流媒體仍舊在播放著各種低俗、八卦的內容時,賴清德的這個主張,又能對現狀做出多少改變?

總的來說,賴清德的這場「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布會,用了許多華麗的詞藻和宏偉的目標,卻對於實際的問題和困境,似乎視而不見。這樣的文化政策,不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政治口號和選舉需要之上。

台灣需要的,不是空洞的承諾和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切實可行的方案和誠懇的對話。希望賴清能真正實現他的承諾,為台灣的文化注入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