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孟峰  

每逢大選年都會激起某些對立的話題,1996年第九任總統直選開始,首先被操弄的是族群的對立、是外省人和臺灣人的區別,2016年選前第三勢力抬頭,喊出超越藍綠,把破長期藍綠對立的局面,2020年選舉則出現「韓粉」、「英粉」楚河漢界,把過去選舉的支持者變成「粉絲」,操弄成為對立雙方的抗衡。

今年的大選迄至目前局面仍然混沌迷離,執政黨不論是面對幾位參選人,在各種民調也是維持領先的地位,另外有倆位代表在野黨及一位獨立參選人,都各自喊出下架民進黨的口號作為號召,明明目標一致,卻仍然處於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態勢,不管最終會不會合作,要盡棄前嫌也並不容易。

自從手機普及、網路科技日益精進以後,選舉已經不只是靠「陸戰」的組織戰,過去各黨派靠組織動員、載送集體投票已經不復見,所以網路時代的「空戰」,也切割出不同的世代族群,網路戰就看誰搶佔制空權、話語權,就能帶風向、先搶先贏,被動的一方只能忙著消毒。

ADDY6984
圖片取自:(FB 中央選舉委員會

現代選舉的策略模式,在各種世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老年世代中楚河漢界已經相當鮮明,中壯年世代許多是中間選民的族群,除了原有政治立場的人以外,比較多會留到最後再決定投票傾向,年輕世代就相當直接,真假新聞並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的影響。

以目前具有公信力的民調來說,電訪員是以擬定的民調題目,隨機撥打市内電話為方法,有效數和誤差值經由電腦做出數據,但是這樣老套的方法,其實早已不符潮流,畢竟通訊發達以後,接聽接受民調電話的對象較集中在中壯年和老人世代,就缺乏以手機為主的年輕世代,但如果網上民調,目前仍缺乏客觀性。

每逢選舉也會顯示世代價值觀的差異,2020大選的總投票率74.9%,被廣泛討論是過去很少會被凸顯的首投族及年輕世代投票率最高的一次,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執政黨在立法院主張十八歲的公民權,「世代對決」取代了以往的族群對立,但是不同世代都應該理性看待選舉,不應成為選舉操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