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哲明 

從民進黨性騷醜聞連環噴發到娛樂圈性騷疑雲野火燎原,已讓公共領域的倫理道德引發各界譁然,不論是前總統府發言人谷辣斯(Kolas Yotaka)的「聖母峰」,還是黃子佼的「地圖炮」,顯然迫使常態典範被偽善揭穿,恐將外溢引發一連串的「漣漪效應」。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庫寧提出「漣漪效應」,直指有人破壞規則因未被當下阻止,後續就會產生社會模仿,而讓單一事件演變成巨大危機;當政治人物與演藝人員「不當行為」未遭懲治,檢調單位也不主動介入調查,沒有徹查以正視聽,難怪從民進黨黨工性騷一路綿延不已。

臺灣一連串性騷擾風暴「Me Too」持續延燒到「You Too」爆料的次級文化,當中受害的志願與非志願性公眾人物紛紛採取法律途徑,然而加害者們缺乏社會榜樣的「言語行徑」,嚴重侵蝕社會的善良風俗。加害者的一言一行違反普世價值,迫使遭到公共領域排除的次級文化,例如不倫、性騷、外遇等,透過以偏概全之姿進入公共領域造成破窗效應,加上傳播媒體的腥羶色報導文本,不僅滿足閱聽大眾的大眾文化,也將助長「漣漪效應」的模仿效應。

ADDY7069
圖片取自:(FB Kolas Yotaka

這波「漣漪效應」也讓「You Too」傳遞一種錯誤價值,成為意識、觀念、資訊的犯罪藉口,一旦建立一套次級文化的世界觀、角色認同以及價值體系,加上社會大眾在媒體識讀能力尚不純熟,缺乏思考、因應、甚至是批判能力,容易受到志願性的公眾人物帶動產生社會擬仿,而讓整體「社會風氣」向下沉淪。

法國學者涂爾幹在《社會分工論》指出:「犯罪是嚴重侵犯一個社會的集體意識行為,由於社會結構的不完整性而必然存在。」肇因社會多元化後,逐漸失去既有生存價值目標,造成各種思想及價值觀混淆,進而導致社會失序。當民進黨團發生多起「You Too」的「類集體犯罪」對抗社會價值,進而外溢到藝文界以及媒體相關領域,衍生各種離經叛道的脫序行徑,未受道德束縛與法律懲戒,已對社會常模造成衝擊。

民進黨「You Too」破口的「漣漪效應」正在成形,政治人物與演藝人員的脫罪話術嚴重誤導社會風氣,利用「下台」與「神隱」來反制輿論,卻還期待社會大眾給予「轉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