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哲明

國內一連串性騷擾風暴持續延燒斲傷了公領域,當受害者們紛紛透過各類媒體捍衛身體的自主權,從每日一爆到隨時引爆的接力新聞,用公開控訴到臉書發文等申訴形式,這把惡火燒到政治、藝文與媒體等領域,臺版Me Too不僅再現一個性騷文化更是顯露各類權力控制,因而共構一場「公領域之亂」。

猶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提出「公共領域」觀點,一種介於國家和社會的區域空間,公民可在領域空間探討公眾事務,成為一個民主國家正常發展現象;但其「排他性質」卻容易讓社會菁英成為主角,反讓性、犯罪、吸毒等邊緣面向排除在公共不宜的傳統觀點,因未真正進入公共領域卻以公正無私自稱,才讓社會菁英與邊緣面向一旦產生連結,便輕易讓「公領域之亂」的野火燎原。

公眾人物的一言一行一旦違反良善風俗,無法作為社會責任的實踐榜樣,連同遭到排斥的邊緣面向一同竄入公共領域,當著社會面前戳破公共偽善,若讓跨越公共秩序產生破窗效應,「公領域之亂」也將引來各種社會案件的模仿效應。身為公眾人物必須要為言行負責,回應社會給予資源紅利的優勢地位,畢竟改過自新比起一般大眾易被接受,加害者們在螢光幕前痛哭流涕,便一掃陰霾回歸社會菁英地位,如同這波Me Too「公領域之亂」不僅打亂時序,也讓整個名人道德分崩離析。

ADDY7030
圖片取自:(FB NONO

名人道德肇因社會責任必須謹慎無可厚非,但若利用公眾心理恐將本末倒置,當Me too輿論透過一種「矯情偽善」回應,直到受害者們藉由媒體審判施壓,加害者遭到起底扒糞才以自行宣判退出演藝圈等「社會死亡」作為焦點轉移,名人人設遭到扒糞崩解也失去了社經高度。

名人扒糞在這場Me too運動帶有強弱雙邊的權力關係,強化閱聽大眾窺視公領域的快感,導致對於事件本身的「社會偏見」凌駕客觀真實,加上傳播媒體推波助瀾,Me too也加深了社會價值遭到一定程度的「偏離解讀」。

臺版Me Too「公領域之亂」需要撥亂反正,透過法律機制避免野火燎原,加深道德高度回歸正朔價值,才能避免陷入Me Too「偏離解讀」的窠臼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