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一0八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已逾四年,在這四年間學生們除了要適應不同的教材,也歷經了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如今種種問題均已浮出檯面,教育當局應該正視此問題,並且落實解決,才能夠我國未來有更好的競爭力與學力,以因應全球化的挑戰。

眾所皆知,目前的課程綱要落實到課程,可分為部定及校訂兩大部分,其立意固然是鼓勵各校能發展各校的特色課程,但囿於各項法規,如環境教育法第十九條規定學生每年均應參加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換算成小學上課時數即為六節課;性平法規定更是嚴格,第十七條規定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而每學年即為八小時,換算成小學上課時數每學期同樣要上六節課,家庭暴力法也規定每學年要有四小時的課程,這樣每學期又佔去三節課。換句話說,每學期性別平等課程、環境教育課程、家庭暴力防治便佔據了校訂課程的十八堂課。而國民小學在高年級的校訂課程每周時數僅為4到7節課,請問目前全國各校的課程計畫扣除這些一定要放入的教學內容以後,還剩下多少時數?而這還不包括教育部規定的19項議題融入,當這些議題都放進課程中,請問校訂課程還剩下什麼?

教育 學校 學生 測試 考試 組 寫作 教訓 孩子 知識 同學 類 課堂 美麗 在室內 人 人 概念 孩子 學習 學習 男孩 女孩 時間 青少年 辦公桌 年輕 男生 女學生 瞳孔 童年 一起 許多 等級 坐 研究 十幾歲 青少年 高 學院 學習 公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換句話說,教育部課程綱要小組連基本的節數計算都搞不清楚,納入太多看似重要的議題,但卻無法有效執行,且就環境教育而言,又可細分為環保知識與環保行動,我國學生明顯在環保行動上偏弱。而性別平等教育實施多年,但近日各項性騷擾、性霸凌議題仍層出不窮,再者如行之有年的友善校園運動,每學期均由校長親自宣導,但各校校安通報有關反霸凌議題的比率有減少嗎?這些數據教育部均應該公開,讓社會大眾一起研究霸凌究竟是不是一個社會現象?每學期的宣導是否降低霸凌比例?

根本之道在於,我們應該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對於某些課程,應該減少單向式的講授,而是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如環境教育可以視學校地理位置,發起淨灘、清掃等活動,讓學生以勞動體會環境教育的真義。目前下一個世代的課程改革即將開始,我們應該盡速召開全國性的教育會議,讓大家確實拋開課程本位主義,減少部定課程的科目及比例,將多餘的時數作為學生基本學力的提升,也讓各校確實有發展校訂課程的彈性,揆諸國外中小學,德國必修課程僅有五類、美國也僅有六類,鄰近的新加坡也僅有四類必修課程。但我國高中職以下部定課程除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以外,還包括藝術、綜合活動、科技、健康與體育等八大領域,較之國外實在有過多之嫌。因此要想讓我國學生能減輕負擔,同時又能深化學習,減輕必修科目,多給各校校訂時數實為必要之選擇,這也是118課綱不得不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