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Y6565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智慧城市不單只是自駕公車、協助節水節電的 AI 系統等等,現在借助 VR 技術,城市規劃團隊還可以打造出具包容性的智慧城市,滿足所有城市居民的需求。一起來看,智利與烏拉圭如何借助城市規劃工具「VR95」,從孩童的視角出發,以打造包容城市?

由於人口結構變化、總體人口數增長,聯合國報告指出預計 2050 年,全球將有近 7 成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裡。這也是何故近年針對智慧城市的討論越趨熱絡。不過,談到智慧城市,印象多半是導入高科技系統,增進城市基礎設施的效能。例如自駕公車、AI 節水節電系統等。

但若回歸智慧城市的核心概念: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科技可不是只能在應用場域發揮作用,也能回頭導入上游,影響城市規劃初期的設計階段。全球設計、工程和規劃公司 Arup 與關注嬰幼兒權利的 Bernard van Leer 基金會,開發了一款應用 VR 技術的城市規劃工具,名為 VR95。

VR95 顧名思義提供使用者一個基於 95 公分高的視角,這大約是 3 歲小孩的平均身高。據《Fast Company》報導, VR95 提供的虛擬實境體驗,令用戶能以小孩觀點重新審視城市的設計方式,因為多數時候,城市的居住環境,在兒童眼中其實不盡理想。

借助 VR 換位思考,不用高科技也能打造智慧城市!

參與 VR95 工具計畫的 Sara Candiracci 指出,以小孩子觀點而言,大部分城市每天都充斥著難以忍受的嘈雜噪音、環境污染,以及使用體驗不良的用路設計。

另外據 Bernard van Leer 基金會的資料指出,全球有 93% 的孩童在城市呼吸的空氣水準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認定的標準。 作為有特殊需求的群體,城市的規劃團隊、領導者卻難以看見孩童的需要。一方面是因為孩童無法自行發聲,另一方面也是設計者難以換位思考。

Sara Candiracci 舉例,若設計者能以 VR95 視角重新體驗每日行走的街道、堵塞的交通會是什麼風景,很快就能發現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例如智利 Validivia 市,就以兒童視角重新整頓當地一條多所學校林立,但大型卡車頻繁經過的主要幹道。當地市政單位在瞭解了頻繁駛過的大卡車,如何減少兒童利用街道空間的機會後,透過加寬人行道、改變大型車輛行駛路線等措施,成功保護行人空間免於大車的壓迫。此外,他們還透過沿路加種植被、興建帶狀公園綠地的方式,吸收大車所製造的噪音,並提供兒童更多遊憩場所。

打造多元包容城市的捷徑:以孩童視角翻新地景

嬰幼兒以及其照顧者的幸福滿意度,是衡量一座城市繁榮、健康的最佳指標。因為據 Bernard van Leer 基金會觀點指出,人腦大約有 80% 的結構是在 0~5 歲之間發育,若能給予這期間的孩童最好的關照及成長環境,將是維繫社群健康、城市發展最好的保證。

城市規劃政策顧問 Jens Aerts 也指出,賦權(empower)孩童進入城市規劃的視野,不僅能讓居住空間更安全,通常也能一併網羅老年人、身心障礙者等,其他更廣大弱勢族群的需要。 烏拉圭 Montevideo 市就替聾啞學童翻新當地街景設計,例如在學校及住家中途的廣場公園導入不同觸感及視覺材質的公設,或是具有震動感知功能的號誌,以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公共空間。

Arup 和 Bernard van Leer 基金會另外還制定了一份「就近照護設計指南(Proximity of Care Design Guide)」,好讓全球城市設計、社區營造團體,能遵循這份指南,重新審視當地的城鎮規劃如何更貼近孩童、照護者以及懷孕婦女的需要。「畢竟背後其實不需要多新的高科技,透過了解兒童需求,只要增添一點設計元素,就能創造適合所有人居住的城市。」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原來 3 歲孩童看到的城市長這樣!智利與烏拉圭如何運用 VR 打造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