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operator investigating a chip closely.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刊出一篇重磅調查報導,指出現今美國祭出了相當嚴格的晶片禁令,俄羅斯仍然可以獲得大量的美國製晶片,且來源都是美國上市櫃公司。

究竟晶片是怎麼流出的?業者們知不知情?

俄烏戰爭爆發距今已超過一年,即便在去(2022)年年初,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半導體產業協會成員便宣告配合美國祭出制裁,暫時不再出口晶片至俄羅斯,《日本經濟新聞》近日一項調查卻顯示,普丁政府在這段期間內,仍透過某種迂迴而隱密的管道取得美國製晶片,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經由香港或中國大陸境內的小型貿易商輸入。

相關法院與海關文件顯示,俄羅斯可能在戰爭開打好幾年前,便著手籌畫這條掩人耳目的晶片供應管道,如今這些籌備正在幫助俄國軍隊重建軍事網路,且多數晶片來源竟是美國上市上櫃的半導體企業;匿名消息來源也同意此說法。

俄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落後,仰賴進口

長久以來俄羅斯都企圖在國內研發並生產半導體,然而始終效果不彰,相關中小企業要不是因虧損而被迫歇業,就是像碩果僅存的兩間研發商 Baikal、Elbrus,製程仍舊仰賴進口自西方國家的基礎建設、零組件,以及技術專家外援。

即便是在美國聯手領導廠商實施出口禁令前,俄羅斯國內的半導體發展就落後了全球約 15 至 20 年,且由於國產半導體品質差、技術落後,無論公、私部門一概拒絕使用國產晶片,戰前許多高品質晶片都是由美國生產再運往俄羅斯。

這也是為什麼俄烏戰爭開打沒多久,美國就迅速限制對俄國廠商輸出晶片——僅人道用途與特殊應用得以豁免——不管是飛彈、坦克、無人機、軍機、導航系統、雷達、夜視監控等,半導體都是不可或缺的元件,因此切斷晶片供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國戰力。

資料顯示高價值半導體流入俄軍之手

然而根據《日經》與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發表的數據報告,2022 年 2 月 24 日(美國展開晶片制裁)至 12 月 31 日期間,俄羅斯海關資料顯示在 3,292 筆、每筆價值至少 10 萬美元的交易中,有 70% 的晶片產品來自美國大廠如英特爾、德州儀器等美國公司,這段期間內晶片交易總值超過 7.4 億美元。

究竟那些晶片是如何流向俄國政府手中?數據顯示有 75% 是由香港或中國輸出——比起戰前,這個數量一口氣增加了 10 倍——其中許多經手的航運商都是中小型企業,還有幾間是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後才成立,其餘 25% 則是分布於世界各地的第三方公司。

而光是在 2022 年 1 至 9 月,俄羅斯的半導體與電子線路進口量就比去年高出 36%,且根據出口資料顯示,交易品項包含英特爾與 AMD 生產的微處理器、先進製程可編程晶片(FPGA),而它們最常見的應用就是飛彈。

全球化時代,貿易制裁很難滴水不漏

現代錯綜複雜的全球貿易網之下,禁絕晶片輾轉被販售到俄羅斯並非易事,即便美國商務部早在 2022 年 6 月,就開始對數間「為俄軍提供協助」的香港電子零件貿易商提出制裁,然而比對《日經》列出的經手廠商名單,明顯有不少漏網之魚。

對此,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我們已經將 500 多間公司列入禁制名單,也會持續與其他國家合作進行貿易監控。不可否認的是,俄國政府政把目標轉向全球出口控制聯盟(Global Export Control Coalition)以外的國家或地區。」GECC 會員包含歐盟、英、美、日、韓,但中國和香港都不是。

Diederik Cops 是任職於比利時國防研究機構「Flemish Peace Institute」的出口管制專家,他認為在半導體產業鏈高度國際化的情形下,各國政府應善用軍事情資服務,盡可能完整蒐集貿易資訊,並且將資蒐成果與私部門、國際合作夥伴共享,未來才有機會提升對俄晶片禁令效力。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日經》重磅調查!原本不該拿到任何晶片的俄羅斯,為何仍滿手「美製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