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賴其瑋
近期令世界感到關注的新聞,莫過於ChatGPT的問世。很多人的臉書頁面,已經滑過了好多朋友試著「餵食」生活中的疑難雜症給這套語言演算法程式,而得到近乎專家會做出的回答。簡而言之,這是一套藉由「學習」和「爬蟲」巨量資料後,將人類所輸入的問題仿真人般的回答的軟體。
如果要說這套軟體將可能對教育產生的衝擊,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當代圍棋的發展借鑑軌跡。在過去,大約2010年以前。棋院的教師們,會下載最新的國際棋賽棋譜,引導棋院的學員理解,職業高手們的思路是怎麼運作的。同時,在2010年左右,透過電腦線上對弈的風氣就已相當盛行,這也是圍棋教師們相當鼓勵學員去利用的提增棋藝的管道。
大抵而言,到了本世紀,無論是圍棋或學校教育,教師們所認知的網路,是以「快速取得資料」與「增加異地交流」而存在的工具。過去國中小學校裡,各學科老師們就已經有編寫「使用電腦教室查資料以完成指定作業」的教案經驗了。就算如此,教導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將無窮盡的知識化整成自己的思維理路,並沒有因為網路的出現,而不對當做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
過去,圍棋因為高複雜度,曾被視為電腦難以超越人類的棋藝遊戲。但到了2016年AlphaGo擊敗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後,人類在遊戲的計算能力終究被證明無法與機器匹敵。在過去幾年,圍棋界興起了,人類的圍棋學員們下完棋後,用圍棋的AI軟體來檢討自己下的是否正確的風氣。
當然,因為圍棋的複雜性,棋士還是必須有與經驗結合的「大盤觀」才能讓棋士做出具一致性的思考。但就算如此,AI的出現,依然導致圍棋在發展上有全然性的改變。過去,是以人類憑藉上述那種有師徒傳承般的哲學流脈之經驗,不斷研發出新的序盤(開局)或理論。人類在圍棋理論的發展上,頓失主導的地位了。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在今年,ChatGPT的問世,筆者直覺的感到當年聽聞李世石落敗給圍棋AI的震撼。因為遍查ChatGPT應使用者要求寫出的文章,或者應問題所回答語句及答案,是目前多數大學生都不見得可及的流暢文筆與周到的回答。在此發展下讓人感到隱憂的,莫過於學校教育了。
就像當代圍棋發展的課題在於,人類要怎麼既作為知識的主體,而不屈作為機器的奴隸?這課題,筆者認為也是未來教育所必須面對的。要是人類沒有充分的暸解到「人」自身就是教育的目的與知識的主體。那當作文紙在課堂上發下,學生第一直覺不是聯想,反而是不假思索的把作文題目輸入進軟體。那將成為一個詭異的畫面,在知識面前,對著螢幕抄寫作業的人類,成為機器的奴隸。
因應此狀況,筆者有以下建議:
1.教師應充分暸解學生的資訊能力。因為當代學生的資訊能力及觀念,已不再是由學校與家庭這兩個,過去被認為最主要知識管道帶給學生了。在今天,就算是小學生,進入學校前,他們就不是無知如白紙一張的知識載體。教師只有進一步進入學生集體的意境中,才能暸解他們是怎麼進行認知的。
2.教案及教材設計上,也要有跟學生與AI軟體的機器邏輯互相鬥智的用心。既然學生使用AI軟體已成無法禁止的事實,那教師仍然必須要把養成學生作為知識之主體,而非機器之奴隸為職志。複雜化作業出題,在評改時,重視解題過程勝過標準答案。使學生在受教育的歷程中,吸收知識與熟習資訊工具。
3.「程式語言」的本質,就是人與電腦對話的語言。也是當前STEAM教育相當重視的能力。我們應跳脫這是帶去電腦教室上「資訊課」才學的思維。未來,數學課,甚至物理、化學課,都可以藉由訓練學生資訊能力,來解決這些學科的問題。
這幾條方向的發展,很多都已是進行式了。各級學校及教育部門,都應密切關注這方面的發展。同時,不應忘記,人作為教育的主體與目的,猶為教育的初心。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