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得不待在人生某處時,閱讀給了我們一個去處。」——美國格言家 Mason Cooley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的「世界旅讀」專區,每週持續推薦國外尚未引進台灣的深度好書,為深知閱讀價值並渴求新知的你,打開通往國際的窗。看過的書就像一張張指引方向的地圖,累積越多的閱讀知識,也就能蒐集越遠、越廣的世界風景。

觀賞一部讓人流淚不止或恐懼的電影、吃辛辣燙口的食物、泡溫度高到有些燙人的熱水浴、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跑馬拉松⋯⋯,為什麼人們有時會刻意地參與一些為身體或感官帶來刺激性的活動?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在新書《The Sweet Spot: The Pleasures of Suffering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中,運用自己在「心理學」與「腦科學」的專業研究與突破性發現,深入地分析了人們所經歷的「正向痛苦」,會為生活帶來什麼樣意想不到的影響。而 Paul 也發現到,原來生活中特定的「負面感受」,除了能帶來愉悅感和生命意義,居然還是構成「幸福」的重要元素。

「一些正向的『痛苦』,能帶來更高強度的愉悅感。」

仔細想想,生活中有許多舉動都背離人會「追求舒適」的天性,Paul 提到,其實有些人會願意去做讓身體或情緒感到痛苦的事,是因為人們並不是天生的「享樂主義者」,除了愉悅感以外,也會尋找人生的意意、與他人的連結,以及能帶來成就感的事物。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生活中的「正向痛苦」反而會帶來正面的影響,例如:

1.痛感:在合理的範圍內,「痛感」可以分散人們的焦慮,並幫助一個人突破更大的挑戰極限。

2.恐懼與悲傷:當專注地沉浸在一部戲劇或一段奇幻故事時,恐懼與悲傷的情緒能夠帶來滿足感。

3.努力與掙扎:在某些情境下,適度地努力與掙扎能引領人們掌握專業技巧,並有更大的機會沉浸在專注忘我狀態的喜悅中。

「痛苦」有時也扮演著在生命中具有深層意義的角色,在追求所謂「美好生活」之際,或許在過程中經歷掙扎、焦慮和失去,反而能夠品嚐到屬於「幸福」的真實滋味:甜蜜,又帶有些微苦澀的成熟大人味道,而生活中的「正向痛苦」就像一道道味道豐富且具層次的調味料,讓人在回首來時路時感到回味無窮。

本圖/文由「 VidaOrange 生活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愛吃辣、跑馬拉松其實是在追求幸福!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正向痛苦」能帶來高強度的愉悅感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