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陳映庄 小兒科醫師 作者:陳映庄 小兒科醫師

台灣迷思傳奇之 ─ 發高燒一定要用肛門塞劑?!

info_img

經常在看完診時遇到這樣的情況-
家屬A:「能不能把退燒藥換成塞劑, 我怕他半夜燒很高」
家屬B:「醫生你只開吃的退燒藥 , 那燒到39度怎麼辦?」
家屬C:「(直接下order) 我要塞的退燒藥,吃的根本沒用」

感染症引起的發燒是個良性的反應目的是提升免疫反應
正常情況下的發燒(<41度)並不會引起腦部的病變
所以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 除了
A.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B. 有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C. 慢性貧血
D.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E. 嚴重神經肌肉疾病,曾有熱痙攣 (febrile convulsion)或曾有癲癇發作的神經系統疾病
F. 孕婦
等情況可能會加重原有慢性病的症狀必須積極退燒之外

除非病童有因為發燒而有"明顯不適"症狀者才需要給予退燒

台灣民間流傳著~
發燒超過39C 要靠塞劑才能退燒 吃的沒用(太慢)?

首先 先來介紹~肛門塞劑

英文品名    Voren Supp. 12.5mg
產品成份含量  Diclofenac Sodium 12.5 mg

info_img

作用機轉
本藥含Diclofenac Sodium,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生成,而前列腺素為引起發炎,疼痛及發燒的主要因子,因此Diclofenac Sodium具有消炎,止痛,抗風濕及解熱等作用。

副作用
1.消化器官: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出血等症狀,遇有此等現象,必須立刻停藥。有時亦可能出現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痛及下痢等症狀。
2.精神神經系統:有時會出現頭痛、暈眩、嗜睡等。

口服 VS 肛門給藥

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指引:
含有同樣退燒藥成分的口服製劑與肛門塞劑,
其退燒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

為了更有說服力,查了一下藥品仿單:
「Diclofenac sodium 錠劑中的Diclofenac 可迅速而完全地被吸收。若與食物一起服用,主成分的吸收量不會減少,但吸收速度可能較慢。由於Diclofenac 首次通過肝臟時,有半數會被代謝掉(首度效應),口服或以栓劑投予後之血漿濃度曲線下面積(AUC),約為注射投予相等劑量時的一半。
by 永信藥廠」

連藥廠自己都這麼說了應該沒錯了吧~~
也就是說 除非混著大量食物一起服用藥物,不然口服和塞劑吸收的效果幾乎是一樣的。(但是都輸給注射的,這是廢話)

此外,使用肛門塞劑除了疼痛外也常常出現較口服容易出現腹瀉甚至血便的副作用.
上週才遇到過: 本來只有咽喉炎加上發燒 , 由於媽媽很緊張一發燒就給塞劑 , 一天2-3次, 結果第三天就因為血便被帶來急診.

因此塞劑的使用條件應該是
「病人必須退燒,但無法口服藥物」
Ex. 有上述需積極退燒的條件,但病人嘔吐厲害 or 年幼極度抗拒 or 病人意識不清等等造成口服藥物困難,才考慮塞劑,不該成為常規使用的退燒藥。

結論:

口服和塞劑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請不要迷信塞劑無敵~ orz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育兒迷思!發高燒一定要用肛門塞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