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84歲的林先生,10年前因為嚴重心搏過緩,必須植入心臟節律器治療,但因左右二側鎖骨下靜脈均嚴重阻塞,無法將節律器導線植入靜脈,後來經外科開心手術才成功完成手術。

10年後節律器電力耗盡,得重新植入,但他年事已高,無法再負荷外科開心手術,醫師建議替他心臟「裝電池」,改用無導線節律器,半小時就完成微創手術,不只降低感染風險,術後也不會像傳統節律器一樣活動受到限制。

收治個案的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心臟內科林俊呈主任指出,植入無導線節律器手術會從病人的鼠蹊部股靜脈,放一根心導管到病人的心臟內,直接從心導管管腔中把無導線節律器深入心室,勾住病人的心臟,再取出導管就能完成。此術式並不是以外科開刀的方式進行,而是用心導管微創進行,相較傳統節律器而言,手術程序上進步非常多。

8成心搏過緩跟老化有關 留意胸悶、喘、腳水腫

心搏過緩是指心跳速率低於每分鐘60下,導致血液輸出及循環不足而造成各種症狀。林俊呈主任指出,心搏過緩成因包括藥物、電解質及冠心病影響等等,有些患者只要調整藥物及電解質,或治療好冠心病就能改善。不過統計發現,有8成患者其實是心臟結構先天異常或老年退化所致,特別好發65歲以上歲的老年人。

「如果是輕微的心搏過慢,大部分是沒有症狀,或只是有點頭暈。」林主任表示,中度以上較為嚴重的心搏過緩,可留意病人除了頭暈,走路也會有胸悶、呼吸喘的情形,甚至還會下肢水腫。

節律器放電刺激心臟 視腔室功能有不同選項

排除藥物、電解質及冠心病影響,若心搏過緩仍嚴重影響生活,應考慮植入節律器,在心跳過慢時,從體內放電刺激恢復正常心跳。

林主任解釋,傳統節律器在鎖骨下劃開一道開口,再連接導線到心臟,並將節律器植入皮下,好處是可以選擇提供心房、心室雙腔室同步電刺激;無導線節律器則是膠囊狀大小的無導線節律器,放在心室內能直接給予單腔室電刺激。

林主任進一步指出,當需要保持病人心房、心室協調性地收縮時,會建議病人選用雙腔型的節律器;但若病人心房已無功能,例如老年患者,則適合使用單腔型節律器,這時無導線節律器就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選項。

誰適合無導線節律器? 醫師點名四族群

林主任歸納出4個族群特別適合植入無導線節律器,包括(1)想避免在鎖骨處留下節律器鼓起手術痕跡的患者,如年輕女性;(2)洗腎患者;(3)患有糖尿病或凝血功能異常,而不適合有皮下傷口的患者;以及(4)對動手術異常恐懼,甚至術後無法適當照顧傷口的患者。

「洗腎的病人,他們常常手上都要做瘻管。」林主任特別解釋,洗腎病患的瘻管血流會經鎖骨下靜脈回流到心臟,若裝置傳統導線節律器,勢必會壓縮到靜脈空間,而影響回心血流受阻,手部也較容易腫脹,因此這類患者也非常適合植入無導線節律器。

嘉榮團隊心臟內外科合作 榮獲SNQ標章

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心臟科以內外科合作為特色,心血管手術連續多年榮獲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成為少數有重度急救責任的區域教學醫院,也是雲林嘉義地區執行最多例無導線節律器手術的醫院。心搏過緩雖然影響生活,但隨著科技進展,只要與醫師好好溝通,患者一定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治療選項。

八旬翁不堪二度「開心」 心臟「裝電池」治療心搏過緩

林主任歸納出4個族群特別適合植入無導線節律器,包括(1)想避免在鎖骨處留下節律器鼓起手術痕跡的患者,如年輕女性;(2)洗腎患者;(3)患有糖尿病或凝血功能異常,而不適合有皮下傷口的患者;以及(4)對動手術異常恐懼,甚至術後無法適當照顧傷口的患者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八旬翁不堪二度「開心」 心臟「裝電池」治療心搏過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