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李佳燕 家庭醫師 作者:李佳燕 家庭醫師

 info_img

昨天和一位國中老師聊天,她說她看著她們班的孩子,覺得好可憐……

明明這階段應該是活潑青春的人生,一個個卻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妳知道他們每週上多少老師的課嗎?每天考多少張考卷嗎?十九位老師,七八張考卷!改了課綱,不改會考制度,拼升學的觀念不改,孩子只會越來越可憐……」

她說:「台灣13歲到18歲的孩子,最慘白、最可悲……」

為了考上好高中、好大學,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這年紀該有的活力,該有的夢想,失去了探索各種興趣的可能,失去了好多好多本該專屬於這年紀的青春。

我們只是尋常老百姓,無法改變這個如山堅固的制度,但是,孩子在國中三年,就清楚知道:我還要不要這樣每天讀書考試地再過三年?

如果孩子國中時,對台灣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已經非常反彈,請讓孩子走別條路,人生不是只有繼續升學讀高中這條路。

我覺得其實適合繼續讀高中讀大學的孩子,並非多數。只是大家都希望孩子大學畢業 。

為什麼?

以後找工作比較容易嗎?

倒也不一定。

有些工作一定要相關科系大學,甚至碩士畢業,才可以。例如:律師、醫師、心理師、藥師……,

但是,有許多工作並不需要。

有許多大學的科系畢業,反而不容易找到工作,不是嗎?

我永遠記得我一位做木工多年的朋友,告訴我的話:「我不知道你們這些父母在想什麼,也不管孩子愛不愛讀書,適不適合讀書,就一定要送孩子去讀大學,讀研究所,然後畢業再來找不到工作……為什麼不來跟我學木工?現在都機器在做,沒有什麼危險,也不必多艱深的技巧,只要耐得住不玩手機,每個月收入六萬以上啊……」

我只能在一旁傻笑。

我去紐西蘭。當地人告訴我,他們大部分都是中學畢業,然後就出來工作了,讀大學的是少數人……

我瞭解,那是紐西蘭,我們台灣不一樣。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已深入國人的骨髓,移動不了。

可憐的是這樣的觀念,從大人處也植入了孩子的骨髓。

即使他讀書讀得鬱卒痛苦,他仍然咬緊牙,說要考高中要考大學。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接受:會讀台灣這種書,會考台灣這種試的,沒有比較高尚;不愛或不會讀台灣這種書的,可能更聰明,更有用。

這樣的願望,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

延伸閱讀:

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興趣能不能當飯吃?心理師:新時代下,「興趣」大有學問

「你再畫畫,就把你的手綁起來!」經歷爸爸欠債、多次搬家…郭彥甫堅持畫畫,原來和逝去的姑姑有關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家庭醫師: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