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CC Licensed。

每到九月開學季,從政府網站到臉書頁面,總是常常看見「急徵老師」的招聘訊息,但社會上卻充斥著流浪教師,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台灣真的缺老師嗎?那些開學了還找不到老師的學校,是發生了什麼事?

學校確實缺老師!因應「少子化」政府只能砍「正式缺」

根據 教育部統計處 數據顯示,108 年全台國民中小學長期代理教師超過 2 萬人,而實際上擁有教師資格的儲備師資人數,也已經來到 8 萬人。既然這麼多老師,為什麼偏鄉總是喊缺?

首先必須從「少子化」談起。近年許多學校都面臨關校或併校的危機, 政府為了因應台灣孩子愈來愈少,只能先一步限縮「正式教職缺」。換句話說,學校確實缺老師,但若現在將正式老師招滿,以後沒有學生了,這些老師就會變成冗員。這個現象使得缺老師的學校只能開放「代理缺」,但代理老師的福利勢必比不上正式教職,進一步造成高流動率。

也就是說, 流動率高的大多不是正式老師,而是代理老師 ,這些代理師資通常一年一聘,邊教課、邊準備下一年度的教甄,有些人只被聘 10 個月(不含暑假),還得想辦法填補無薪時期的生計。

有些學校為了將老師留下,與家長一起祭出獎金制度,或是爭取食衣住行補助,政府在《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中,也提出「專聘教師」制度,讓代理老師領足 12 個月薪資,並且可以被連聘 12 年。這些方式立意雖好,但如果有更穩定的缺,誰願意永遠擔任代理老師?

偏鄉老師責任沈重,學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那麼偏鄉又為什麼連正式老師都想調走?最普通的原因莫過於偏遠、資源少、交通不便,這些狀況連當地人都留不住,想成家立業的老師再有熱忱也得為未來做規劃,若以後結婚生子,自己的小孩也在偏鄉受教育,誰不擔心競爭力問題?

另一方面,偏鄉小校的教職員編制,勢必會比都市大學校少得許多,然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卻不會減少,因此 教師身兼多職、行政庶務工作量大 ,早已屢見不鮮,有些地區的老師甚至要「加班」接送學生上下課,試想一般勞工被老闆多留一小時、多分擔別組的職責,就快吃不消了,老師做這麼多事情不也是「過勞」嗎?

而偏鄉老師要面對的,可不只是國家課綱變來變去、學生成績提不上來等表面問題,許多偏鄉孩童家境較困難、父母在外縣市工作造成隔代教養,老師因此可能要幫忙處理學生的私事,半夜緊急前往學生家幫忙送醫院、負責三餐給學生填飽肚子的老師大有人在。

總結來說,要解決偏鄉缺老師的問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老師不願意留下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環境需要做調整和改變。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老師人數拉警報】教師看盡偏鄉困境,福利再好也不願下一代踏入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