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莊清隆

俄烏戰爭在川普的斡旋下,已有停火的跡象,世界關注的焦點再度轉移到台海危機上,甚至傳聞指出,大陸將在2027年之前發動「武統」。根據《中國台灣網》報導,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日前被問到對於「2027年前大陸可能會發動武統」的看法,他表示,近來確實存在對台灣採取強硬武統的聲音,不過仍有人主張要和平發展,代表不同的民意。

面對外界傳言,李義虎認為,其實不需要太過在乎這些說法,「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也是歷史潮流,早晚要實現」。

2022年,時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副局長的科恩(David Cohen)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下令解放軍,在2027年前要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

2027年被稱為「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這是因為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的戴維森(Phil Davidson)2021年向國會議員作證時說,北京可能會設法在6年內武統台灣。

2023年時,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Bill Burns)再提起這時間表說,美國情報顯示,習近平已為解放軍2027年設定最後期限。

德國之聲中文網亦報導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2024(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指出,中國正以二戰以來前所未見的規模,加強其軍事能力與核武庫;而各種跡象都表明,解放軍正在按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做好在2027年具武力犯台能力

 2023 年 11 月 16 日,拜習會」上據稱習近平直接提及了美國軍方的預測——也就是北京計劃在2025年或2027年攻台的說法——但習近平告訴拜登:他們錯了,因為他還沒設定「攻台時間表」。

《突發防務》(Breaking Defense)網報導,眾院情報委員會成員海姆斯(Jim Himes)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和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活動中直言:「所謂『習近平已下令,要解放軍準備2027年攻台』的說法到處流傳,老實說,我很懷疑。」

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局長克魯塞(Jeffrey Kruse)說,中國的確似乎正按照習近平2027年的備戰目標邁進,但還不清楚,北京是否已通盤考慮,制定了長期武統計畫。

海姆斯說,雖然他不會斷然「否認」北京可能在未來3年武統,但也不可能確知,中國是否已達到「做好準備」的目標。 

拜登曾五次表示中共若武力犯台,美軍必將介入,但川普一直不承諾堅守台灣, 川普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就指出美國宛如保險公司,因此台灣必須支付美國防衛台灣的費用;他還指出:「台灣遠在9500英里之外,距離中國卻只有68英里,美國要保衛台灣抵禦中國攻擊,非常困難。」

不過最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CNBC訪問時,被問及是否認為中國會攻打台灣。貝森特說,川普「有信心,習近平不會在自己任內有這樣的舉動。」對於貝森特是否基於新情報做出這樣的判斷,白宮不予回應。

愛國主義 破獲 關係 美國人 協議 國 美國 競爭 愛國者 貿 功率 國際的 友誼 和平 全球 美國 針對 國家 國家 危機 插圖 業務 牆 聯合的 政策 政治 背景 中國的 旗幟 合作 標誌 國家 愛國 文化 設計 旗 中國 世界 合作關係 政府 戰爭 概念 符號 經濟 衝突 經濟 休息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川普曾直言與習近平有良好對話,美中合作可解決世界所有問題。他說,習近平2017年造訪海湖莊園,並待好一段時間;川普稱讚習是很了不起的人(amazing guy)。他似乎與習近平惺惺相惜。
美媒Axios2025/03/09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瓦解華府主導的全球秩序不僅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也許還會為中國可能犯台的時間表帶來新機會。儘管歷任美國總統多奉行戰略模糊,但川普2.0的對台政策有如「謎團」。
Axios報導,基於共軍現代化目標及解放軍建軍100週年等考量,美官員大多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在2027年做好犯台準備。雖然川普認為,中國侵台將是「災難性的」事件,但他一直對美國是否協防台保持模糊態度。對於美國是否會軍事介入保護台灣,歷任美國總統大多採取「戰略模糊」的政策,但在川普重返白宮執政下,這已變成「謎團」(mystery)。
Axios指出,川普對烏克蘭的策略讓許多人打消他會單單為了保護民主政體免於遭受獨裁國家侵略而協防台灣的想法。在國際舞臺上,川普最在意的是美國核心利益。

「成為美國的敵人或許很危險,但做美國的朋友卻是致命」("It may be dangerous to be America’s enemy, but to be America’s friend is fatal")

已成為評論美國外交雙重性的經典表述。

美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提名人埃爾布裡奇·科爾比在提交給軍事委員會的書面答覆中表示:“我認為明確承諾保衛臺灣的成本大於其收益。”他稱,雖然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擁有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中國大陸拿下臺灣對美國利益是一場“災難”,但他認為,除了目前宣稱美國對臺灣安全有重大利益的政策之外,更進一步的做法將“在多個方面引發嚴重風險”,例如激化與中國的關係,並為中軍事行動提供藉口。
科爾比的觀點並非首次出現。例如被任命為負責戰略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奧斯丁達默(Austin Dahmer)就曾表示——臺灣問題對美國而言並非生死攸關,即便臺灣“失守”,美國民眾照樣能過得不錯,美國不會為保衛臺灣“折斷自己的矛頭”。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凱利·格裡科表示,從地理、經濟和軍事力量的角度看,一些地方天生就比其他地方更重要。“對地區權力平衡最重要的國家是亞洲的主要工業強國,如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東南亞的新加坡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可是灣就不是這樣”她還說:“美國希望中國大陸不要奪取臺灣,但就算最壞的情況發生,地區權力平衡依然可以得到維持。”
2020年6月,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出版的《白宮回憶錄》披露,川普“格外不喜歡”臺灣,甚至用“筆尖”和“辦公桌”比喻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這一爆料內容一經公開,當時就有臺灣島內的網民哀歎道:原來臺灣連“棋子”都算不上,只是“筆尖”。按照博爾頓書中的說法,川普內心並不想插手臺灣。

台灣在綠媒與1450的洗腦催眠下,不少人不相信習近平膽敢武力犯台,因為結果一定是中失敗,習近平垮臺,曹興誠與很多綠媒名嘴即持這樣看法。

台灣民意基金會2024年3月11日到13日進行民調。19日公佈一份民調中卻顯示,有37.1%的受訪者表示有同感;50.4%的人「沒有同感」。

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此一結果顯示「台灣社會大眾對台海情勢的認知,可能代表台灣社會「對台海情勢懵懵懂懂」。

台灣自春節以來,政府的大陸政策改採「反守為攻」,著手在各領域緊縮,舉凡禁止上海官員來台參加臺北燈節;對十所大陸學校祭出禁令;要求陸客踩線團經「小兩會」溝通;發函公務員具結沒有大陸證件,且傳出將收緊港澳政策。最近又對嫁來台灣多年的中國女子劉振亞,以「亞亞在台灣」為名自拍網路影片,公然鼓吹武統言論,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規定,廢止在台依親居留許可,賴清德3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再度宣揚兩岸“互不隸屬”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更激發大陸的反感。如此操作導致兩岸對立氣氛更甚。

針對大陸的武統威脅國防部長顧立雄宣稱,解放軍“沒有收台能力”,因為兩棲作戰能力不足。有名嘴表示”解放軍啟動收台行動,大陸經濟就會崩潰”。

最近這段時間,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愈發嚴厲,3月10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進一步宣佈,臺灣海峽不存在所謂“國際水域”,正式納入中國軍事管轄範圍。

僅僅相距一個海峽,面對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和軍事力量之一,臺灣似乎對遙遠的美國的恐懼指數,要比近在咫尺的大陸要大上許多。不僅是當局,普通民眾似乎對迫在眉睫的台海風險視而不見,或者認為這種危險並不會發生?

雖然大陸反覆強調,台獨意味著戰爭,但台獨卻越演越烈。而美國只是說了台積電是盜竊美國的技術,威脅要課以重稅,台灣就嚇得將台積電變成了美積電,並不斷的討好美國。

長期以來,大陸對於臺灣的惠台好處使臺灣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這些好處所能起到的邊際效果遞減。而美國只是將臺灣當成了工具人,並以工具人應得到的待遇對待它,沒有摻夾任何感情,一切都是生意,反而使臺灣唯命是從,並愈加尊敬感激美國。

台灣還喜歡做些蠢事,邀請一些過氣的美國政客例如蓬佩奧(Pompeo)之流來充人氣,最近(3/12)又有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在台北表示,台灣應將台海變成「沸騰的護城河」,嚇阻中共武力侵台,只需要累積大量彈藥,並訓練人民如何使用,就能達到嚇阻效果。真是胡扯蛋,累積大量彈藥,就能達到嚇阻效果?。老共只要出動無人跡,打飛彈,台灣就真的成為一片「沸騰的火海」,這些過氣的政客,來台灣要不是販賣軍火,就是騙吃騙喝,台灣還奉這些人如上賓,真是花錢請鬼來開藥單,不知死活。

大陸從2024年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台內容,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報告中連續兩年刪除“推進和平統一”中“和平”一詞的做法。讓“武統”更有想像的空間。

再看台灣朝野權鬥已成常態性現象,最近「大罷免」內鬥動員更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更讓中共認為有平亂統一之機。

川普任期至2029/01/19。川普具有獨裁的性格,似乎也欣賞習近平的獨裁作風,兩人惺惺相惜,在卸任前與中國完成交易,一勞永逸的與習近平解決棘手的台灣問題,並非不可能。也算為他「美中合作可解決世界所有問題」這句話作一見證

習近平第三任到2028/03/13(75歲)如他想再連任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在歷史上留名,他必須在政績上有特殊表現,任內完成統一台灣將是最大的功勳與亮點,所以2027將是最佳的選擇,留一年讓勸進再度連任之聲發酵,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2027年很可能是世界戰略家預言成真,政治家跌破眼鏡的一年。

如情勢走向如此,台灣又能怎樣,台灣地沒烏克蘭大,人沒烏克蘭多,除了美國,沒有像烏克蘭有歐盟相挺,美國一旦棄守台灣,台灣就如川普對澤蘭斯基所懟:「

「你必須感激(美國),因為你沒有籌碼。」並直言:「你贏不了的,你必須心存感激,你沒有籌碼。」這些話也可以用在台灣上身上。

國際政治就是這麼現實,小國靠老大哥撐腰,寄望老大哥信守承諾講究武德,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南越,阿富汗,現今的烏克蘭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台灣倒不如趁大陸對台還有所寄望和統之際,先釋出善意,展開對話,爭取對台最有利的條件,共組華人的新國度,讓兩岸的華人都能共享強國盛世的光榮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