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專訪】 圖片來源:Umin.Boya(馬志翔)作品集 臉書截圖

因為曾經迷惘,現在更珍惜主愛

第一次擔任編劇,就以《十歲笛娜的願望》得到2007年金鐘獎最佳編劇獎;隔年,再以《說好不准哭》,拿下金鐘獎最佳導演獎;去年所執導的首部電影《KANO》,更讓馬志翔(族名:Umin Boya)獲得最佳新導演獎的入圍肯定。就外界眼光來看是「人生勝利組」的馬志翔,卻在受訪時說:「對我來說,得多少獎項的肯定,並非是值得掛齒的事,但受洗成為天父的孩子,對我而言,卻是非常榮耀的決定。」

曾自認是無父的孩子
過去廿幾年,馬志翔因為父親車禍早逝,他覺得自己是個「無父」的孩子;但今年決定受洗前,馬志翔才發現,其實阿爸天父就像爸爸一樣,始終牽著他的手前進,扶持他可以站穩腳步,向著標竿直行。並且無論得時不得時,總是在背後支持著他。

2008年,馬志翔以《說好不准哭》獲得金鐘獎最佳導演獎,在台上公開宣告「我是Umin Boya,我以身為原住民為榮!」馬志翔說,在接拍《少年阿霸士》這部電視劇之前,他其實不喜歡別人提及自己的原住民身分。加上國中就被家人送到台北讀書,對於部落的感情及認同感也很薄弱。甚至連在山溪中接受「嬰兒洗」,以及去教會作禮拜及上主日學,都是「聽爸爸媽媽的安排」,從來不是自己的決定。

「我的原住民身分若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那麼長大後不上教會,總是我可以自主的吧!」馬志翔記得,自己幼稚園時,在小學當校長的爸爸,每次牽他的手去上學時,總是殷切地叮嚀他:「凡事都要禱告,神都會垂聽的」。但馬志翔卻在爸爸發生車禍時,跪在地上向神禱告了好久,請主耶穌「留下」爸爸的命,最後卻事與願違。從那一刻起,馬志翔擦乾眼淚決定以後「凡事靠自己」,不再禱告求問神。馬志翔說,那時的他雖然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位神」,但這個信仰已經跟自己的人生從此「毫無關係」。

在文化大學求學期間,因為挺拔的身材及原住民深邃的五官,馬志翔開始擔任模特兒,半工半讀賺學費。後來被知名導演王小棣發掘,演出《大醫院小醫師》劇中的凌志傑;之後又有機會演出由曹瑞原執導的《孽子》,讓他一舉入圍金鐘獎最佳男配角,自此在演藝圈嶄露頭角。

恩師鼓勵為原住民說故事
馬志翔說,在演出《少年阿霸士》中不認同自己原住民身分的「阿強」一角後,他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成為「這樣的人」。於是他跟「恩師」王小棣導演聊起「我想說屬於原住民的故事」這個念頭,得到「有夢想就要勇敢開始行動」的正面鼓勵。於是馬志翔大量閱讀關於原住民部落文化的書籍及影音作品,也勤於走訪包括泰雅族及布農族的部落,聽那裏的大人及孩子們「說自己的故事」。

「重新踏上部落的土地上後,我找回了自己的兒時記憶,這些都成為我在戲劇編導素材的創作養分。」馬志翔說,《十歲笛娜的願望》和《說好不准哭》,都是以原住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及悲歡離合作為戲劇主軸的作品,起先在向電視公司提案時,都被「打槍」是沒有收視市場的「小眾劇」。但《十歲笛娜的願望》在公共電視播出後,不但得到觀眾很正面的回響,後來還拿到金鐘獎,這給「想要為原住民做些事情」的馬志翔很大的鼓舞。

拍賽德克巴萊重新被主愛觸摸
後來,魏德聖導演找馬志翔演出《賽德克‧巴萊》劇中鐵木瓦力斯一角時,一個同劇組的原住民朋友在接觸基督信仰並受洗後,生命有了很大的轉變,這讓自認為「很了解基督信仰」的馬志翔非常訝異。

馬志翔說,他從來台北後,就只有應好友張孝全的媽媽之邀去過幾次教會,馬志翔知道自己的媽媽、花蓮的哥哥嫂嫂及台北的表妹,這些年都持續為他能夠信主禱告。魏德聖導演在拍攝《賽德克‧巴萊》及《KANO》的過程中,也不斷跟外界見證神在他身上所行的「奇異恩典」,這讓馬志翔心裏有了「再回教會去看看」的念頭。

去年開始,馬志翔就到那位劇組朋友聚會的Arise興起教會參加主日及小組,由於大家都是原住民,彼此更能有共同話題。

今年馬志翔37歲生日那天,他的表妹從以琳書房買了一本「聖經金句書」送他當生日禮物。「那本金句書,裏面寫的都是在生活中面臨失望、失落及恐懼時,怎樣靠主的話語勝過。」馬志翔三月份去日本為了下一部編導的戲劇找尋創作靈感時,就帶著這本書前往。

「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所以對於沒有把握的事,都是害怕努力不夠,機會來了也抓不住。」馬志翔說,即使已是「金獎編導」,但他一直都是「極度沒自信的人」,常在創作靈感腸思枯竭時,就會莫名恐懼及發脾氣。但在日本時,馬志翔讀到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這句聖經金句,他想起爸爸以前鼓勵自己「男人的魅力來自於智慧」,他恍然大悟,原來爸爸留給他最珍貴的資產,就是「基督信仰」。

恢復和神的關係經歷醫治
回台後,馬志翔再讀到傳道書三章1-2節「凡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時,淚水就止不住地掉下來。馬志翔知道,過去廿多年因為爸爸離世,而攔阻他親近神的心靈枷鎖,已經解開了。他明白,自己一直放不下跟爸爸相處的美好回憶,因為爸爸驟逝,轉變為「控訴神」的苦毒;但阿爸天父卻始終像他的爸爸一樣,等著他這個「浪子」回頭。馬志翔當下就跪地向上帝獻上感恩,他知道,從這一刻起,這個信仰已經不再是「爸爸媽媽的」,而是他自己所親身領受及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努力追求的。

談到下一部戲的構思及計畫,馬志翔說,他要拍一部關於「愛情」的戲。受洗前的他,會想要加入一些「悲情」及「煽情」的橋段來刺激收視率;但在四月12日受洗之後,他會把「喜樂」和「盼望」的元素加入其中,馬志翔知道,世界上最美的愛情,就是「與主同行」的愛情,他要把這部自己「重生」後首部編導的戲劇獻給主。

「勇敢追逐你的夢想,不要失去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是馬志翔走訪校園最常勉勵年輕人的話語,而對現在的他而言,主的愛和話語就是他源源不斷創意的源頭,也是他最想跟大家分享的事。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馬志翔:我是原住民,也是天父的孩子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我家門前太平洋,後面有火山——放棄矽谷優渥生活,舉家搬到部落小島的台灣夫妻
「王牌」設計師「呼你靠」 輕鬆幫客人把業績由黑翻紅
哈佛小子籃球夢-NBA首位台裔球員林書豪的故事
一個破碎的生命,39年得不到母愛,最後發現唯有「上帝」才能填滿一切
不再只靠自己 料理女傑莊孟潔放下算命仰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