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HYT01

義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楊文祺主任提醒,晚期頭頸癌腫瘤惡性復發高,注意遠離頭頸癌六大危險因子,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近日裕隆董事長嚴凱泰與資深藝人安迪陸續因罹患食道癌過世,年紀都在50歲左右,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與頭頸癌型態相同,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頭頸癌平均死亡年齡約58歲左右,該年齡層多半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

義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楊文祺表示,南部頭頸部癌患者眾多,過去曾收治一名步入中年的陳先生,長年在生意場上應酬拚搏,菸、酒、檳榔不離手,長久下來罹患食道癌而不知,直到因吞嚥不舒服而就診,發現已是癌症末期且轉移到肝臟。在與醫師討論後,陳先生決定使用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治療1.5個月後腫瘤已消退75%,走過癌症陰影的陳先生不僅戒掉壞習慣,也非常珍惜回歸正常的生活。

頭頸癌診斷六成是晚期 當心六大危險因子

根據國際頭頸部腫瘤聯盟調查,頭頸癌是世界各國民眾死亡與殘疾的主因,而台灣每年每十萬人口中口腔癌新診斷人數有31人之多,約每十名罹癌者就有一人是頭頸癌,且近六成患者臨床診斷時已是晚期。頭頸癌的發生如此之高,和六大危險因子脫不開關係:菸、酒、檳榔、口內不良補綴物(如破損或不合適的假牙)、口腔衛生不良或蛀牙、太燙太辣刺激性食物。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導致反覆發炎引發病變,其中又以燙辣食物和不良補綴物兩種危險因子最易輕忽。

另一名27 歲王先生就是因為12歲智齒假牙沒裝好,因咬合長期磨擦下反覆發炎後來變成舌癌,就診時已是末期,舌根潰瘍。由於當年尚未有免疫療法可用,經手術配合化療,王先生迄今還持續回診追蹤,但仍有吞嚥不適的困擾。

頭頸癌治療棘手 免疫療法少走冤枉路

早期頭頸癌患者以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晚期病患需合併手術與放療、化療,效果預期不盡理想,容易出現復發轉移,或因無法繼續承受副作用而放棄療程。像前述的案例陳先生,因腫瘤已有轉移,屬於極度惡性腫瘤,因此醫師建議使用Anti-PD1免疫療法。

楊文祺主任解釋,免疫系統因對癌細胞「敵我不分」,完全無戰力需仰賴外力援軍抗癌,但外來的援軍(傳統療法)殺無赦,好壞細胞一起殺,造成諸多副作用;而免疫療法像一位士官長,從根源阻斷免疫系統部隊和癌細胞PD-1/PD-L1的信號通路,不假外力打敵人,對自身影響相對更小。

國內已通過Anti-PD1免疫療法於頭頸癌治療,只需每3週接受治療1次,採靜脈注射,藥物整體反應率14.6%,且藥物持續反應時間可達18.4個月,是傳統化療反應的3.7倍。特別注意的是,Anti-PD1免疫療法針對亞洲患者,疾病控制率可達50%,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11.6個月,為頭頸癌患者治療新選擇。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這種癌常見中壯年男性! 免疫療法現治療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