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台灣薪資水準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如果將好不容易從薪資省下的錢,再存放在銀行定存裡,想靠錢滾錢理出財富,恐怕是不太容易的事。當人生在18歲青春正漾的時候,有絕大多數的人可能不曾想過這問題,但77年次的楊乃翰在18歲時卻曾思索過。
18那一年,楊乃翰在翻閱《窮爸爸·富爸爸》時,隨即試算自己如果存到人生所謂第一桶金100萬元,放到銀行2%利率,每年有2萬元利息;換句話說,如果每月要有3萬元的被動性收入,等於1年利息是36萬,至少得存入1,800萬元本金,他再推想自己工作40年,等於1年要存下45萬元才能存到這筆本金。
這樣的試算結果,當下讓楊乃翰感到深切地絕望,暗自認為這怎麼可能做得到!然而,在一次翻閱雜誌時,有一篇文章深深吸引他的目光,內容敘述著一位中鋼老員工退休後,手上握有數百張中鋼股票,每年領有將近百萬元的股息,這才讓楊乃翰意外發現,原來股票也會產生股息,甚至可高達4、5%殖利率,如此一來,原本放銀行2%利息要存1,800萬元本金,如果是4%利息,本金不就存900萬元就好!
從此存股在楊乃翰心中萌芽。當時的他就讀空軍官校,每月有14,000元津貼,扣除掉被母親強迫買下保單費用之外,每月存下剩餘的3,000元,累積3年,也就在他22歲存到10萬元時,買進人生第一張股票︰中華電信,至今存了8年,仍將它視為重要的核心持股。
自學以巴菲特為師 篩出好股傻傻存
在接受飛行訓練這段期間,楊乃翰開始對金融投資產生興趣,經常抽空翻閱相關書籍,相當認同德國著名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所提出的安眠藥理論,意思是買了一張績優股票,可以去藥房買安眠藥安穩睡覺,放個10年,股票就會大賺!
奉行書中所提的觀點,楊乃翰每當存到一筆錢就拿去買股,統一、卜蜂、達新、台汽電、好樂迪、聯華食,都是他當時買進的標的,甚至還會號召軍中同儕一起存股。
至於存股標的如何篩選?楊乃翰以巴菲特為師,進而調整篩股條件,他最常用的是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5年>10%、殖利率平均5年>4%、現金流量平均5年>0、EPS平均5年>0、負債比連續5年<50%,同時再檢視該產業是否具有市場寡占性、獨特技術性門檻、明星光環加持,以及是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每天都花1、2小時鑽研這些公司。」
不過,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楊乃翰也曾錯看股票,一次慘賠30幾萬元。這一檔是封測廠台星科,當時不論獲利表現、配息都符合篩股條件,卻因為被新加坡母公司切割處理,市場上出現訂單縮減的疑慮,以致股價重挫,而他也沒有繼續拗單,承認錯誤賣出股票。
其後,楊乃翰對手上股票會不定期追蹤,如果買進誘因不如預期,會選擇斷然出場,或者這家公司業外收入大過於本業收入,開始「不務正業」,也是會處分這檔股票;當然,股價一直上漲,當股價超過5年平均股息25倍時,就不要貪心,該是獲利了結的時候。
其實,在擔任飛官期間,楊乃翰的薪資就比一般上班族高出許多,但他不因薪水領得多就自滿,反而採分離帳戶管理金錢,分為儲蓄投資、生活費用、保險應急3部分,高達4成分配在儲蓄及投資,除了拿來買股,也存買房頭期款。
採分離帳戶管理 積極打造多元收入
26歲時,他買下高雄一戶房屋,當時還為了放大存股的力道,再增貸100萬元拿去存股,他計算光是存股賺到息利就高過於房貸利率,若再將價差獲利算進去,這筆投資相當划算。
事實上,果真如此。楊乃翰不到30歲時,手上持有股票部位最高峰一年股息15萬,若換算近3年平均報酬率可達12.5%。對理財相當有看法的他,一直積極打造多元被動收入,除了股息收入、房租收入、儲蓄險保單之外,今年1月主動申請飛官退役的他,從事了他感興趣的保險財務規畫相關工作,接下來不排除和夥伴共同創業,目標是成為羅伯特.清崎所提「ESBI象限」中的投資者及企業家(詳見圖表),建立系統,讓自己資產可以穩定成長。
楊乃翰因勇於嘗試和改變,理財比同儕起步早,他認為,「如果一直礙於現況而不願改變,一輩子就是如此!」同時也建議年輕人,「優先專注提高自身的收入,並適當資產配置,」在追求收入同時,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退役飛官積極打造被動收入 及早建立領息系統資產穩定成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