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

今年四月22日是「地球日」45周年。然而,雲嘉地區的國中與小學四月起,實施「空污旗」措施:一旦掛起紅色旗,代表空氣品質不佳,有害健康,孩子們都必須戴著口罩上課,戶外活動也一律取消。

幾十年來,政府給予石化產業多方補貼與法律優惠,結果不但造成今天環境衰敗的惡果,經濟發展的利益也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看到,環境議題永遠無法和政治、經濟架構切割─去年的太陽花運動可以凝聚那麼多的社會能量,見證了這些領域之間彼此糾葛又相互依存的事實。

如何慶祝地球日?
早在上世紀六○年代,許多科學家已經開始提醒:人類的作為大幅度的改變地球的物理環境與生命系統,並影響到人類的持續發展。但他們的呼籲並未引起握有權力與資源者的在意,甚至置之不理。

半個世紀以來,各國設置許多環境保護與生命保育相關的機構、制定法令與規章;國際間簽署了許多相關的協議書、公約、備忘錄;學術界積極展開相關的研究與出版學刊;民間成立了各式各樣的非政府組機。從表面看來,人類的環保大有作為;然而,環境反而快速惡化─溫室氣體上升35%,生物多樣性損失20%,雨林破壞高達30%。

這時候,台灣若還在一味地追求「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並認定「經濟成長能與環保保持和諧,可為子孫後世留下自然襲產。」無異是天方夜譚!

那麼,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情、行動和期待,慶祝今年的地球日?

重新建構治理機制
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議後,與會學者有某種程度的樂觀─在冷戰結束之後,全球應該會協力對於環境衰敗採取行動。然而,二十年之後,2012里約+20高峰會議的與會代表個個都老了二十歲,但是地球卻衰敗如昔。

遺憾的是,各國政府都沒有急迫感,反而在Rio+20的成果文件「我們所要的未來」中,樂觀地談到對於永續發展的重新承諾。因此,許多關心國際法的學者,強調要重新建構治理機制,而這重建必須奠基於兩個先決條件:

第一:體認到全球所處情況的嚴重性。雖然許多政治領袖至少的確真誠關心全球的威脅,但他們將這些威脅切割開來看,也切割產生這些威脅底層的原因。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切割,接受全球威脅系統性的本質,並從這裡開始作出全面性的解決方案。

第二:體認到並且去克服當今全球治理系統內在固有的侷限性。當今全球盛行的自由貿易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幾乎完全被等同於企業利益的經濟利益所驅動。國家將主權讓渡給跨國企業,視企業利益高於其公民和未來世代的利益,國家便失去決定政策的主權,這個現象稱為「主權悖論」(sovereignty paradox)。

地球限度:尊重地球的有限性
我們必須翻轉今天全球治理的邏輯─對我們的福祉與存活最重要的不是經濟,而是生態。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尊重地球的有限性,在地球的限度之內生活。科學家將這個極限定義成「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強調藉由確定人類活動可以在其內發展的門檻,開創出一個「供人類安全運作的空間」(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並相信捍衛這樣的空間是至關重要的。

2009 年科學家所鑑定的地球限度包括:(1)氣候變遷;(2)平流層臭氧耗竭;(3)海洋酸化;(4)生物多樣性消失速率;(5)氮和磷週期干擾;(6)全球淡水使用;(7)土地使用的變遷;(8)化學污染;(9)大氣層氣溶膠負荷。證據顯示,我們已經跨越當中三個門檻─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消失、氮循環;而我們也逐漸向其他幾個門檻逼進。許多科學家期待透過識別並建立量化的地球限度,使全球治理的差距可以被填補。

地球日前夕,我們盼望再次喚起台灣人民關心所居住的地球,從本身做起到整個社會、國家,共同尋找與大自然和解的契機。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迎接地球日 與大自然和解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歐巴馬在新媒體版圖的攻城掠地(上)
無形殺手 大旱來了
《劉三專欄》炫耀從來不是好事─阿帕契事件的啟示
前進亞投行對台灣有幫助嗎?
白崇亮 史雷頓:爸爸好,家庭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