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聖傑
粗糧含粗纖維食用過多會影響消化,反而有礙營養素吸收及健康,微粗糧並非精緻農糧也非粗糧穀物,它的新食力來自1.將粗糧微細化以減少腸胃的消化時間造成反胃酸現象。2.全穀物加工無油無添加物保留營養素和原味。農糧微細化較為簡單但無油加工就非常難了,還要保留營養素及原味香氣更談何容易,這也是微粗糧生產最為困難的地方,精緻食物大量生產追求低成本和口感,必須添加有礙健康物質如飽和脂肪、氫化油脂、糖及膨鬆劑等類添加物,又經過高溫烘焙或油炸調理等,雖好吃但營養素已流失,吃下的卻是有礙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垃圾食物,台灣微粗糧全穀物加工技術萌芽中,但在新農業產業發展政策下,農政單位必須認真思考,這種友善特殊加工技術,可以為新農業創造生命力。
台灣農糧產值佔整體GDP不到4%,六級產業不成氣候,雖然每年培養許多人才在國際為國爭光,但似乎對競爭力之提昇並無發揮移轉效果,導致產值規模始終不前,更談不上以農立國甚為諷刺,烘焙食品業、糕點業、烹飪餐飲業和飲料冷飲業等等,數十年來專精在自己領域較少思考變革和產業創新,許多曾轟動一時的食品往往曇花一現無法永續,例如台中太陽餅還是侷限在內需、台灣鳳梨酥瘋迷全球似乎難再登巔峰等等,主要原因還是創新力不足,時間久了競爭者多消費者也膩了,那為什麼微粗糧產業會成為明日之星,主要原因在全球一片「友善風」趨勢下,全穀物低溫無油生產技術的出現,正好可以滿足友善土地→友善食品,安食安康自然風原則。
農創的創意來自生活與生產文化,老祖先有許多的鎮家寶,淵遠流長許多還在沉睡中,只要稍加喚醒結合現代生產技術,就能創造新價值,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例如:葛鬱金可稱是先民的鎮家寶,這項農產數十年來幾乎被人們遺忘,在「食療同源」時期先民當成食物使用外,認為對腸胃很有助益,尤其是痣瘡、脫肛和息肉出血患者的寶貝,這是先民生活經驗的智慧,如今醫學發達已經不再依靠此種療法,但曾經守護先民的鎮家寶,仍然存有一定的價值,因為他確實含有某些特殊營養素,可以補充這類患者的失調現象,所謂預防重於治療我們深信不疑,葛鬱金已經甦醒了,目前僅限於體驗農場和天然太白粉用途,甚為可惜,如能以微粗糧技術做成低熱量友善食物價值更高。
微粗糧和葛鬱金的關係密切,天然太白粉須絞碎後溶於水等待沉澱後曬乾製成,但它的藥用效果在薯筍的的根莖含纖維質,必須一起吃下才會起食療效果,但根莖含大量粗纖維很難嚥下,免強嚥下有可能造成腸胃不通阻塞現象,粗纖維也會影響營養素吸收,但如能將葛鬱金的粗纖維微細化,就不容易造成以上症狀,達到食療預防飲食效果,當然重視微粗糧生產技術研發,也要培育足夠產業相關人才,這項新技術也適應用在其他農糧作物,顯然微粗糧加工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1級產業的規模,也能協助3級產業發展,該項技術已日漸成熟,高雄旗山糖廠已規劃轉型為農博微創園區,期待六級產業可以在此生根,由微粗糧技術引領農博產業的發展。
自然就是美大家普遍的認知,您曾想過玉米不經過蒸煮可以吃,吃到最真實的原始風味讓您心醉,友善食物的夢想世界,「農創─微粗糧好食力」時代即將來臨,它將擦亮台灣新農業招牌,迎向世界舞台「胸懷寶島 放眼世界」。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