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近來有關文言文比例的問題又再次被提出討討論得沸沸揚揚,其實從社會學的觀點,這個問題早已經被充分解釋,社會學家韋伯在新教主義與資主義精神一書中便論及到資本主義無法在中國出現,主因就是以儒家文化為首的科舉制度,造成了思想的僵化。

我們今天應該思考的重點是我們究竟希望中學生具備哪些能力?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具備思辨能力,則選文則應以思想為主,而非僅選取唐宋八大家,從九流十家至明清時代,有許多文章是針對時事提出針貶的,但是並未選入國高中教材,且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學習議論文,則東萊左氏博議一書也不能跳過,但這些在近日的論爭中均未有人提及,若只是希望學生閱讀相關古文便能具備良好品德,無異緣木求魚。

下午 古 背景 竹 書 書籍 中國 中國的 菊花 經典 組成 文化 杯 分子 電影 好 健康 心臟 橫 閒 生活 單色 射擊 工作室 風格 茶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而在實際的教學上,國語文教學更不應該只停留在生字、語詞解釋的背誦,而是應該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脈絡中,探討作者為什麼會如此寫作,這篇文章給了後人什麼樣的啟發?這些都很適合做為國高中生討論,但是目前的教學現場卻欠缺這樣的教學。

自九年一貫到108課綱,其主要的問題在於此均為剛性課綱,仍具有強烈的課程界線,少有跨科合作,但如果我們希望未來的學生具備跨領域的能力,則課程編寫勢必朝向軟性課程,此點也早已被巴爾迪厄所論述,因此課程的編寫除了學科專家以外,未來勢必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如果只是寄望多讀古文就能提升品德,實無異於緣木求魚,試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作者當時多麼慷慨激昂,誰能料到後來他後來成立汪偽政權。同時由西方哲學史中,德可教乎的問題自蘇德拉底便已提出,且也早已被認定品德是靠個人實踐的,並非閱讀一些書籍就能成仁成聖,因此也希望國文老師們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讓學生所學能在生活上應用,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