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新視野 文:張忠本 圖:geralt

立法院要立法為勞工加薪,並要將員工分紅納入勞資協商。立委諸公與勞動部在立法時不要民粹化,應認清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停滯的本質:

一、台灣薪資水準差異很大
筆者擔任四家上市(櫃)公司薪酬委員或顧問之觀察,績效中上的部份中小型科技公司,工科新進員工起薪已達3.5~3.8萬元(不是22K),固定14個月,外加各種績效獎金及員工分紅約3~6個月,年薪已達50~70萬元;40歲上下的中階主管年薪(含獎金)可達200~300萬元;50歲左右之高階主管,更達400~500萬元。都比政府部長、大學博士教授高出甚多。

媒體常抱怨台灣最基層職工起薪22K太低,實際大學畢業電子人才起薪已在50K以上;甚至IC設計業為了搶人才,台、清、交電子碩士起薪都已在75K,年薪百萬以上。

所學專長的市場供需差異很大,薪給有別。台灣在1999年~2008年大學畢業生自8.7萬人增至23萬人。反之二專、五專技職專科學校,畢業生則自12萬人,降至2.8萬人。台灣就業機會既已減少,欠缺專業技能的文法商大學生反巨幅增加,供過於求,薪資自然貶值。學校排名前後段班畢業生程度差異很大,薪給待遇差距也很大。

二、台灣的薪資結構分析
員工加薪分幾種,起薪或基本薪點多年雖未提高、但加薪還有年資或升級等及職務加給。

台灣企業界員工的薪給分為三部份,(一)為固定之本薪與職務加給;(二)為績效獎金,如每月之生產或銷售獎金及年終獎金;(三)是員工分紅,依年度結算,科技公司目前取公司稅後盈餘之10%~20%,但起伏較大;合計(二)(三)約佔員工全年薪給之30%~50%。

因此台灣企業員工固定薪資看似不高,全年總所得卻高出甚多。企業因為景氣變化大,為避免僵化的薪資結構,在不景氣時拖累公司,故以「績效獎金」、「員工分紅」作為企業人事費用彈性調整的緩衝劑。政府在倡導民間企業加薪時,不必苛求固定薪給的高低,更要正視企業員工分紅制度的意義。

今天許多公司都實施員工分紅或發行限制型股票,促成員工入股,公司與員工利益休戚相關。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智慧城市崛起,台灣轉型新契機
工業4.0行不行?
東協工作機會飆近7成 上班族意願高
郭書瑤 : 24歲宅男女神 一招存到600萬
電動機車6年銷售3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