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深柳巷
如往常那些過去被調整的計劃,臺灣的「雙語2030計劃」沒有例外,始於一個宏大的目標。將英語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主流語言,美其名可是為了提高國民的英語能力,使臺灣成為全球化競爭中的優勝者,欲將每位學生都打造成「英語通」的全球公民。但正如過去每個偉大計劃,這一政策將在面對現實挑戰時,顯示出它的種種瑕疵。原計劃強調在數學、科學等學科中推行全英語教學,但此舉卻遭遇了來自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激烈反對。為此,教育部不得不做出調整,決定將全英語教學範圍縮小,只將部分英語課程進行全英語授課,其他學科則維持雙語教學。
我們不能忽視臺灣的教師現狀,雖然教育部呼籲每位教師都應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但是,現實是,教數學的老師並不一定能用流利的英語教學生解方程式,這聽起來像是讓每位大廚都能同時當理髮師。許多教師對此表示猶豫——「我的專業是物理,不是口音重的英語」,這樣的情況會讓有志於教書的年輕人望而卻步。原本很容易就可預見的,設立更專業的英語授課培訓,必須給予教師足夠的時間和支持來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否則最後必定還是落得無疾而終的下場。
圖片取自:(中華民國教育部)
試想,當學生在數學課上聽不懂英語的公式解釋時,他們怎麼有心思去學公式的背後邏輯?有些學校的學生甚至在考試前會對着英文課本懷疑人生,更別提那些本來對英語就沒興趣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政策無異於一場教育災難。一個新的教育政策,或是新的調整,「專業」和「語言」的平衡,給學生留足夠時間理解學科內容,再逐步提升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考量,畢竟我們不是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至少必需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減少學習壓力,讓他們不會因為語言問題而失去對知識的興趣。尤其,在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的不足使得這些學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果教育部對城市和鄉村的資源分配沒有做到平衡,那麼這一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兩者之間的教育差距,再度可能將鄉村學生推向英語學習的邊緣。
臺灣的雙語教育計劃雖然看似一個不錯的遠景,但如果不仔細處理,這一計劃可能變成政府過度理想化的「白日夢」。雙語2030計劃,總的來說是一個好點子,但要有真正實施的能力,確保不會成為「學習英語、學不會數學」的惡性循環。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與支持,那麼這樣的改革,恐怕只會讓臺灣的教育體系變成「語言的比賽」,而忘了最終的目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