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很多人都期待退休,但是多數人對於退休生涯如何規劃並沒有太多想法,根據資料統計,台灣人目前的平均壽命是79歲,平均退休年齡56歲,從退休到終老,每人平均有長達23年的時間,每個老人若能妥善規劃這段空閒時間,將有助延緩老化。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有感於開發國家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在90年代後期,提出了所謂老人「活躍老化」(activeageing)的願景。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老人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期望與能力,來參與外界活動,和社會維持聯繫,以提升老年的生活品質。


(影像來源:ESTA 臉書)

台灣俗諺「食是福,做是碌(祿)」,意即:吃得下是福氣,有事做是勞碌,也是福祿。人到晚年,如果能「活躍」的融入社會,有時看似勞碌奔波,但這種「退而不休」的生活,能促使自己和他人互動,並在各領域貢獻所長,進而獲得成就感,可說一舉數得。

如果要實踐「活躍老化」,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1 加入社團,與社會連接:
社團活動具有交誼、學習與服務等性質。台灣的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都是一個較為安全的選擇;參加宗教團體,則能同時探索生命價值、提升心靈層次的活動。

2 培養興趣,有創新的學習目標:
印度裔的英國商人辛格(Fauja Singh),從八十九歲開始挑戰馬拉松,在一百歲時,以八小時二十五分鐘跑完全程四十二公里,成了世界紀錄中年紀最大的
馬拉松完跑者。老人不必成為長跑健將,但可以隨時開始,透過寫作、繪畫,或鑽研過去曾經擱置的學習活動,或許也能找到自己的另一項天賦。

3 保持生產力,持續工作:
高齡就業,是維持規律作息與增加收入的具體方式。老人可以在各地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尋求就業媒合服務。如果中高齡者想找工作,可以衡量自己的體能與需求,決定工作性質與時間長短;老人通常有豐富工作經驗,最好從事指導性和服務性質的工作,比較可以「賺」到成就感,而且勝任愉快。

除此之外,研究老年生活的學者陳肇男教授指出:「老本、老伴、老友」是老人頤養天年的三個要素。若能趁年輕時多存一些老本,將不用在一把年紀時為三餐擔憂,此外,良好的人際互動是提升心理健康、延緩老化的重要方式,除了和每日一起過日子的老伴交流之外,多和朋友聯繫也是活躍老化的一種方式。

資料整理自:
心約定—牽手新旅程 中老年世代婚姻教育學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