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方良吉 教授】

國內贊成與反對核能發電一直都是政治掛帥的議題。其實,七十年代很多事情若一開始就透明公開由專業認定判斷,人民阻力也許不會越來越大。話雖如此,相當民主的美國政府當時也是選擇不讓人民知道太多。而日本與韓國就比較會跟人民溝通,核能發電阻力就相對較小。美國發生三哩島事故後,老百姓發現政府過去一直隱瞞相關真相而恐慌,遂產生對核能不信任感,於是美國核電的腳步就停止了一個世代(30年)。

筆者曾在美國核安研究單位任職,知道美國第一次核電事故是早在一九六一年元月就已發生,而且是屬當時我任職單位所研發的核反應爐。這個反應爐設計有些問題,事故後分析就成為後來改善設計最佳的寶貴教材,因為核安事件發生原因,許多只能想像去防止而不能真的去造成事故並進行實驗。這個反應爐代號SL-1,位於愛達荷州沙漠地區,發生爆炸後核燃料熔毀,現場已經加以永久封存。一般社會大眾認為美國三哩島事故是第一次的核電災難,其實愛達荷州發生的爆炸才更早也更嚴重。只是發生在屬軍方而且位置偏僻,在當時保密情況下成了少被流傳的故事。

事故的反應爐是小型沸水式,專門設計給軍方偏遠地區發電使用以取代須要長期柴油補給的柴油發電機。一九六零年底爐子停止維修,隔年元月三日準備重開啟動,當時燃料棒只有四十束,以鈾235(95%)為核分裂元素。阿岡實驗室設計的邏輯是中子被水減速,撞擊鈾原子產生分裂,裂解熱將水變成蒸汽,然後中子在蒸汽狀態下增速,快中子減少核分裂,於是兩者形成穩定平衡。沒有想到就在把控制棒(吸收中子)抽離一些高度時以便組合成套裝時,工作人員把只能十公分高度抽出了六十六公分(事故後判斷),一下子沒有足夠控制棒的爐子燃料立刻引發臨界反應,產生設計值4000倍的熱能,蒸汽把一位工作人員衝擊掛上到屋頂,下邊一位重傷,一位死亡。汽爆讓這個反應爐移位好幾公尺。受傷的救治後也因輻射計量而死亡。之後廠房冒出來一陣陣蒸汽。

部隊派兵與軍醫救援,多次因現場十分危險,花好幾小時把重傷的救出。不久後,鉛封死亡同志,整個廠最後就混凝土與金屬封存在當地沙漠地區。這個案例讓工程師了解控制棒設計不良,燃料束配置也有瑕疵。因此後來設計都做了改變。還好這個爐子是小型的設計,裡頭鈾235僅有十多公斤。比一個擲在廣島的小胖子還小很多。但是爐心已經溶損。

壓水式反應爐資訊比沸水式公開透明。韓國因此聰明的選擇壓水式的反應爐拒絕沸水式的型式,我想這件事也有一定影響。蘭嶼的低放廢棄物如果開始不要騙說是罐頭工廠,事情是不是容易多了?
201409221400_方良吉_環保_美國第一次核電災難-未被流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