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台灣今年第二季的GDP竟跌至0.64%,不僅創下11季以來的新低,更慘跌至亞洲四小龍之末,遠遠落後南韓的2.2%、新加坡的1.7%。不僅令財經首長跌破眼鏡、難以置信外,產學界對於台灣的經濟也大表擔憂。一國的GDP乃受出口、內需,以及政府或民間投資等三因素的影響,除了第二季全球各國出口皆為略減之外,台灣究竟還出了什麼問題?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我國第二季GDP的下修,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轉弱、電子產品庫存待去化、中國紅色供應產生排擠效應、原油等原物料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第二季出口嚴重衰退,大減9.81%,商品輸出遭挫。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主要兩大出口產業,電子、機械與資通訊產品及製造業的出口數字都大幅衰退,就連陸客來台觀光人數也結束連續15季以來的成長,下降了將近3%,除了造成陸客來台消費的觀光收益短少外,對內需市場與服務業的衝擊也不小。

儘管主計處官員表示,台灣經濟處於外冷內溫,雖外需不佳,但內需較今年五月略優,零售業、餐飲業有些微成長。不過,台灣經濟長期以來倚賴出口及觀光,出口不佳除了受全球景氣轉弱影響外,經貿政策更是一大關鍵因素,中韓FTA已簽訂,南韓輸出至中國大陸的物產商品,與台灣大部份重疊,將重創台灣中小企業;此外,亞洲各國無不積極加入TTP,但台灣卻仍卡在政治算計與鬥爭、經濟無法回歸專業的內耗窘境,經貿開放及區域經濟整合的相關政策推動嚴重受阻,經濟發展及國際競爭力自當不升反降。

台灣經濟發展出現如此嚴重的警訊,行政院通過振興經濟方案,央行總裁彭淮南建議政府應增加公共建設投資金額、刺激經濟成長;毛治國院長拍板「擴張型財政政策」,優先將預算用於有助投資環境的公共建設,如廢水處理、太陽光電等綠能產業,主計總處預估預算甚至可能上看百億元。坦言之,政府利用客觀、理性、專業的財經政策挽救經濟頹勢,本當與應當為之,惟以台北市的多起公共建設BOT案所造成民間與官方信任基礎的破解與尚未確定的責任賠償、重大財經議案懸而不決所導致國內經營投資環境難以改善、民粹意識高漲而閉鎖兩岸與國際經貿市場的擴展等諸多前例而言,台灣現今面臨政治綁架經濟的窘困,恐非只賴以推動專業的財經政策,就可迎刃而解經濟衰退與國際競爭力落後的事實。

此外,面對全球化的趨勢,我國企業的轉型升級更是迫在眉梢。政府應擴大、積極、加速協助企業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提升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價值,取代以代工、量產的傳統經營模式。同時,隨著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過去以半導體、面板為主的輸出,將大受影響,政府應盡速與各國洽簽定相關的貿易協定,拓展其他如東協市場,避免主要出口產業過度集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近年推動文創、休閒觀光不遺餘力,政府應加強觀光業與異業結合,持續利用在地優勢創造產業特色外,更應推動提供具有主題性的套裝旅遊行程與服務,吸引陸客與國際觀光客來台觀光。期透過多管齊下的整合性政策與服務,以提振台灣的出口與內需市場。

當前台灣可說是面臨內憂外患,內需雖略為成長,但終究緩不濟急,外銷則慘不忍睹。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政治和諧、經貿政策息息相關。面對全球經濟景氣欠佳的大環境,在各國莫不為搶占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而齊心齊力,台灣若還執迷於利用政治與民粹操弄與干預經濟,只圖謀一黨的選舉私益與個人的政治權位,棄國家經濟於不顧,台灣經濟恐將持續衰退。目前各政黨均汲汲營營佈局2016選舉,不論選舉結果如何,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台灣已經沒有再內耗的本錢,閉鎖性的經貿政策,將大大影響出口及內需市場的發展,不僅國內商品無法輸出,也將無法吸引優秀的人力、外資來台;屆時,可能就不是祭出「擴張型財政政策」這類政策所能解決的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