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當全球刮起創業的風潮,另一股社會創新的改革力量也正在燃燒。而台灣,也乘著此波的浪潮,順勢崛起。行政院以空總舊址,作為社會創新推動的基地,因空總具有特殊時代意義,在過去日據時代,它是臺灣總督府的工業研究所,當時已埋下創新的種子。如今空總TAF(Taiwan Air Force)從傳統的Air Force,轉變成充滿任何可能的創新Air,與代表跨世代創意與活力的Force,這個翻轉世代的創新基地、代表社會創新發展的總部已經啟動。
空總轉型成為社會創新的基地,未來將注入更多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經濟部部長鄧振中於啟動當日記者會表示,創新是一種過程,是種摸索、犯錯、學習與實驗的過程。他指出,空總創新基地將以四大主軸來帶動台灣創新創業能量的發展,並提倡「做中學,學中做」的實驗精神。今年,特別邀請麻省理工學院(MIT) Media Lab Kent Larson教授及研究團隊來台,將針對「智慧城市」與「未來交通」兩大主題,帶來跨領域的創新學習與交流。
鄧振中表示,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合作的是第一主軸是「轉動創意」的部份。接著第二主軸「觸動城市」,是以萬物聯網的應用服務,將智慧生活及便利,融合4G行動與智慧應用,規劃出「智慧城市創新體驗區」,讓民眾能透過親身體驗,感受不同以往的智慧生活。第三主軸則是創造夢想的「悸動青春」,年輕人可以爆發青春時刻的想像力,未來並將舉辦限時馬拉松式的開發挑戰,及設立APP創意園區,讓創業者在這個共同工作空間,激盪創意與互助的氛圍。最後則是以「感動生活」為發想,TAF古蹟活化出新空間,打造台灣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工作機房,設立新銳文藝種子展演空間,給青年創意團體,作為排練、發想及成果展出空間,並定時舉辦與大師見面會。除提供空間外,亦肩負培育功能;將這塊土地成為整合人文、科技及跨領域創新創業的舞台,並成為全球創新經濟地圖的新亮點。
行政院院長毛治國特地前往鼓勵年輕人,他表示,台灣應具備贏家思維與志氣,發揮優勢,形塑未來的品牌與願景,讓台灣成為世界創新經濟地圖中的「夢想實現地」。他並以網路流行語「魯蛇」(loser)和「溫拿」(winner)做比喻,鼓勵年輕人要有贏家的思維(think like a winner),凡事要以「溫拿」的角度來想,先想我可以做什麼,然後把它做大、並做到最好。
毛治國表示,台灣應該發揮從1980年代開始,所培養資通訊產業、傳統產業的特殊優勢,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有能力把創意轉換成實際產品,成為一個「從0到1」創意圓夢的地方。此外,他更強調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傳統資訊、通訊、機械電機產業需要轉型加值,需要創造新服務和產品來帶動解構及重組。
他並指出,現在的科技趨勢「物聯網」,強調唯有跟「人」連在一起時,「物」才有靈魂和精神,所以真正要發展的核心精神是「人聯網」(Internet of Human),使生活更加智慧化。
此外,毛治國以Gogoro電動機車為例,他表示,這是台灣年輕人的創新創業的新產品,並在去年的CES展獲得第一名的殊榮,創新創業要有很強的意志力,及打入國際市場的企圖心,像這個創新產品,就具備全球市場的潛力。他並提出創新公式V=MAO,V是價值(value),M是動機(motivation),A是能力(ability),O是機會(opportunity),期許創業者,能將價值建構在動機、能力,及為自己創造的機會上。最後,他指出,空總這一個創新基地,以「Taiwan Air Force」(TAF)之名,作為「創新、創意、創業」的創立方園地,讓年輕人在這裡發光發熱,打響國際知名度;其中,T是全臺灣的;A代表開放、多元與包容;F代表能量和潛力。
麻省理工學院(MIT) Media Lab Kent Larson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將在今年6月開始,於TAF創新基地有一系列的課程,與台灣的創新創業者互動學習。Media Lab Kent Larson教授於記者會中表示,將MIT的媒體實驗室概念帶到台灣,一個媒體實驗室需要具備3個條件:首先是創意;其次是要有影響力,是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再來是要有想像力與思考能力。他強調,年輕人要有創新創業的精神,必須能透過團隊,將所有的想法落實出來才行,否則都是空談。
台灣的創新創業氛圍已逐漸燃起,先前馬雲、雷軍來台,鼓勵年輕人創業,無不是看好台灣年輕人的潛力。台灣的優秀人才濟濟,亟需一個積極、充滿能量的創業空間及環境,如今空總TAF創新基地的啟動,對於台灣的創新創業猶如打了一劑強心針;未來,更樂見政府有各樣積極的措施,及開放更多創意空間,讓有心創業的青年,有一個學習、揮灑的地方,同時讓人才留在台灣。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全球最有權力的三大女企業家 掌管超過3600億美元的企業
行銷演進史 消費需要張大眼
高齡化社會 銀髮行動商機夯
自行車業出口成長13.04% 紐西蘭最多
阿里巴巴玩不轉移動社交的代價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