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圖:Fred Hsu
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回應居住正義,打算將幾個捷運聯合開發案屬於市府產權的部分開放為社會住宅,此一政策公布後,輿論討論相當廣泛,各種意見隔空交火。且加上「房仲」是否真是住戶?局長是否依「聽說」而發言?種種紛擾,好不熱鬧。
鮮少講求「謀定而後動」的柯市府,在如此重大的政策上引發這樣的震盪,實非意外。但明明就是一個以「正義」為根基的公共政策,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卻會引發這麼多的非議呢?甚至連往共識靠攏的跡象,在這段時間裡還未能見呢?我想,如果單單用「天龍國」三個字就能解釋這一切的話,那麼這顯然就不會是問題了。
臺灣的自有住宅率長期以來大概就是8成左右,當然啦,算法或精確度都有人批評。但無論如何,基本上這也反映了社會中持有自有住宅的家戶不是少數。而近年來居住正義之所以成為議題,主要就是因為大台北地區的房價不合理的高漲,且薪資呈現不斷到退的情況,致使年輕人在大台北地區要依靠工作所得買屋幾無希望。
社會住宅是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政策方法之一,對照先進國家而言,我國在這方面卻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整體房地產政策包含稅率,一直以來政府都未曾確實面對且放任熱錢投機。如今,北市要以社會住宅做為地方政府面對問題的第一步,理論上應該是值得鼓勵的。然而,這個政策在推動上,顯然忘記了一個基本的點,那就是我們的社會到底會社會住宅這四個字是一個甚麼樣的定義?如果對照目前被指定為社會住宅所在的聯開案自購住戶的看法來說,這四個字其實就是「貧民窟」的代名詞,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激烈的反抗產生。簡單的說,反對者因為持有資產,故而維護資產價值是必然的立場,當然不願意自己的資產因為一個政策而縮水。
在自有住宅持有率高的社會,外加「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並未從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消失,因此社會住宅如果被自有住宅持有人認定是對資產價值具有負面的意義,那麼這樣的爭議很難在這個社會消失。
然而事實上,把社會住宅負面化,對社會當中的每個人都沒有正面的意義。況且,實踐上,在自有住宅持有率低的歐洲國家,無論社經地位為何,多得是一生租屋的人,且高所得者一樣會承租類似的公共住宅。因此,我們在這方面觀念上的調整,是必須由全民共同去努力的。
如今不少人針對反對的意見,做出針鋒相對的激切攻擊,這反映了臺灣社會長期以來難容異見的現實。而這對此一針對居住正義邁出大步的政策,在社會共識的形成上毫無助益。就算網軍獵巫成功,讓反對者噤口不語,那之後當政策落實,房屋自有者跟社宅承租者間勢必產生一道高牆。更進一步來看,今天罵得震天響的人,哪天如果買得起房子,在這堵高牆依舊的狀態下,會願意買社會住宅聯開案嗎?
我深切期盼,不要把一個形成共識的契機搞成了建構對立高牆的起點。
“Taiwan 2009 Taipei Xindian FRD 7087" 由 Fred Hsu on en.wikipedia – Photo taken and uploaded by user。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的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條款授權。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柯文哲瘋了嗎?
財訊回應慈濟:財報無法勾稽
微軟宣布盜版用戶可以免費升級Windows 10
活植物也可以發電
Elon Musk:想要死在火星上的創業者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