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JIUA18

"我這輩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平庸。"–虎媽(虎媽說這段話時我八歲,心裡的OS是:甚麼是平庸?)

對於虎媽來說,讀英文不只是把英文讀到還不錯的階段,她的終極目標,是以能夠和美國課程無縫接軌,不用去上雙語學校ESL為主。除此之外,虎媽也希望藉由讀英文培養出有國際觀的小孩(當然我們都知道會英文不代表就會有國際觀,不過如果想要精通國際新聞又能看的懂外國原文報導的話,英文程度相當是基本條件)。這篇則來討論如何在雙語之餘,也能夠達到雙文化的目標。我認為這是比較難搞也比較大費周章的部分,畢竟在全中文的環境下,能夠讓你體驗美國文化真的有限,至少在我國小畢業之前,上課思維家庭文化甚至到去外面買東西全都是台灣在地的環境。所以美式文化的接觸,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大部分來自於寒暑假的美國行。

由於阿姨住在美國,小孩剛好也和我們年紀差不多(喔其中一個你們也認識,就是我之前介紹過,擁有可歌可泣愛情故事的柏克萊表哥)。虎媽平日裡省吃儉用,幾乎每年的寒假或暑假都會去美國玩,順便拜訪阿姨探親。於是,去美國這件事情在我的童年回憶中,代表著許多歡樂的回憶。虎媽帶我們來美國的時候,有幾個重點:

  1. 絕對永遠不跟團,自助旅行才是王道

美國行不只是吃喝拉撒睡跟打屁,最主要的就是要讓我們接觸到美國文化。一條龍式的團體旅行基本上就是方便讓你全程跟在嚮導的旗子後面聽中文解說和中文翻譯。因此虎媽只要來美國,一定是自助旅行。當年沒有GPS,更沒有Google Map。我還記得方向感好的家父總會在出發前問姨丈大致的高速公路,姨丈就會拿出一張紙便條紙,用鉛筆在上面畫出主要高速公路,比如405號、10號、5號等主要高速公路,大致上告訴家父方向和車程。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沒有事先規劃也沒有事前訂房,家父真的每次憑著不同的便條紙帶我們來個經典的美西自駕遊,征服賭城大峽谷聖多納、甚至是1號高速公路的九彎十八拐17 Miles Drive。累了就沿途找有空的旅館住宿,餓了就找附近的速食餐廳吃,我學到原來美國漢堡不是只有麥當勞,有Jack in the Box、Carl’s Jr、In-N-Out(延伸閱讀:搞定美國漢堡文化)。吃膩了速食,也會找各樣的中餐館。也因此我也是來美國才知道甚麼叫做Fortune Cookie(美國中餐館在飯後通常會給你一個小餅乾,裡面有夾雜一張告訴你好運氣的一些小標語)、吃到甚麼叫做鹹甜膩到不行的Sweet and Sour Chicken(所謂的糖醋里肌)。其中有一年阿姨還搬到美東去,於是我們也順勢玩了自由女神(我當初的印象只是她的鼻孔黑黑的,好像流鼻血)、紐約聯合國、和當時還沒被炸掉的雙子星大樓,我從來沒有想過,那裡居然有一天會成為我在美國的第二個家。

  1. 夏令營丟包小孩

我覺得虎媽運氣很好的是,我的哥哥和表哥童年,兩個人個性非常契合,印象中虎媽和阿姨用台語在廚房聊著娘家瑣事時,哥哥和表哥會在一起呱啦呱啦的用英文聊個沒完。而除了我們一家四口自己出去玩之外,和阿姨一家出遊也是每年暑假必做的事情,我們玩遍迪士尼樂園、聖地牙哥的海洋公園(那個時候還沒有樂高樂園)、以及洛杉磯的環球影城等等。虎媽甚至還曾幫我和兄長報名美國夏令營,我還記得當時是去學習禮儀的技巧,全程用英文訓練我們聽力(不過後來大概覺得老師教得太輕鬆了,也就沒有繼續,改成就算在阿姨家也要背英文單字之類的)。我還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很小的時候英文根本不太會講,也不太會聽,有一次和哥哥兩人在餐廳取餐的時候(虎媽那時候好像在附近但沒有跟在旁邊),我全程就用指的,說"this"、"that"來和工作人員溝通拿菜。去教會時和同年齡的小孩玩在一起,也許不100%聽的懂,但是小孩無國界,玩一玩混一混還是能夠彼此溝通。這中間虎媽全不干涉,更不會在旁邊陪玩,完全就是放手讓我去自己說英文,自己摸索。

  1. 美國採買

這裡的美國採買可不是去Outlet掃貨,事實上,虎媽一個名牌包也沒自己買過,但對於跟兒女教育有關的東西買起來卻毫不手軟,想盡辦法在這裡搜刮能夠幫助我和哥哥學英文的東西。在美國沒有參考書,但是虎媽卻想盡辦法找到了一系列"你在三(或四五六)年級該知道的事情"的書籍,裡面含括了美國歷史、地理、科學或是世界文學等等。雖說柏克萊的表哥每次看我和哥哥在唸的時候,總會在旁邊笑說,美國小孩根本沒在這個年級學這麼深的東西,不過虎媽的策略就是寧可多學,也不要放過機會。除此之外,當年沒有Youtube也沒有網紅教你英文,還是VHS錄影帶的階段,虎媽也會每年都買最新的迪士尼卡通讓我們帶回台灣好好訓練聽力。但是一個錄影帶在當年並不便宜,虎媽最多也就一年買一個新的。另外一個相對省錢的辦法,則是在美國度假的時候會精心錄下"芝麻街美語"和"Mr. Rogers"(題外話,Mr. Rogers在美國人眼中是接近聖人的等級,他的節目更是在當年近乎所有美國小孩必看)帶回台灣讓我們反覆觀看訓練聽力和理解美國文化。我不得不說掃貨這些東西還是有一定用處的,虎媽帶我一課一課的看這些不是參考書的參考書,教會我甚麼是英國大憲章、莎士比亞的悲劇與喜劇、美國南北戰爭的起源和各個重要人物(讓我知道Robert E Lee雖然姓李卻不是亞洲人)。這些乍看之下都是一些平日裡聊天把妹也不會用上的資訊,但卻成為我理解美國文化的幫助,比如沒有南北戰爭,就不會有後來的黑人運動,以及現在被種族議題撕裂的美國。沒有英國大憲章,就沒有美國憲法,更不會有人權與自由的捍衛。

  1. 先嚴後鬆,落實放手

好我知道這點並不是隸屬於美國旅行,但文化的觸角其實非常廣泛,並不是參考書買一買功課寫一寫、生字背一背就可以獲得。我覺得虎媽另一個帶我認識美國文化的方式,就是給我真正選擇的權利。亞洲父母往往喜愛替小孩籌謀未來,規劃方向,其人生目標為走一條不會受傷沒有挫折的康莊大道為主,唸個好學位,找個好對象,生個好孩子為目標。虎媽在我十二歲、兄長十七歲的時候,紛紛給了我們兩個要去美國還是待在台灣的選擇。坦白說哥哥當初的英文底子比我扎實,預備去美國也比我更齊全。但因為考上了第一志願的高中,因此選擇待在台灣。而我當初由於不想考最後一屆聯考,選擇去美國。虎媽其實當初心裡是有掙扎的,對她來說,兄長的預備更足,去美國的年齡較大,剛好接軌高中其實是她所希望的。而我的年紀較小,英文也沒有兄長準備來的久,因此虎媽有更大的捨不得。但即便如此,她還是努力支持我們的選擇,但也因為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因此虎媽要求我負上完全的責任。就算後來遇到種種不順遂的煩事,我也從來不會因此而對虎媽而有任何怨懟。虎媽的教育或許嚴厲,但或許因為她放手落實的十分徹底(而且是跟美國父母一樣的程度,我去美國之後從來不問我成績考了幾分,只問我有沒有適應環境,有沒有交到朋友),因此並不會讓我覺得有因為很悶而想要瘋狂叛逆的必要(延伸閱讀:虎媽放手的勇氣)。

當然,虎媽的教育並不完美。文化的影響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見影。我到美國之後,也是花了很多時間才適應,比如同學間說的crush代表小情小愛煞到你,或是going out就代表是出去約會(但並不是定下來的意思)等等,這些東西是無論你看了多少的參考書也學不到的,但是在美國上課半年,絕對會自然了解的事情。即便如此,我認為虎媽提供的教育像是墊腳石一樣,幫助我和美國文化有更深的接軌。

虎媽希望我擁有的國際觀,我卻對於那些國際新聞興致缺缺。也是一直到年過三十以後,才開始對國際上的新聞有興趣,不為了考試也不為了和美國社會接軌,而是純粹為了自己興趣開始關注,但也活得好好的沒少過一塊肉。無論是甚麼樣的教養方式,孩子大多都不會按照你覺得應該的牌裡來出牌,船到橋頭自然直,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會用他自己的方式來飛翔。

祝福各位在前往百拎果或擺摳糗的路上,都能夠找到最適用於自己小孩的方法。

(延伸閱讀:菜鳥新移民vs.歸國留學生留學的預備,虎媽的戰果虎媽放手的勇氣我的小胖老闆遲來的右邊先生患難見真情遠距離甜心診間愛情故事十個不可不知的舊金山天龍國文化十點讓你了解美國的小費文化如何融入美國的聊天文化如何當個臨時的在地人美國的醫師娘(上)美國的醫師娘(下)ABC vs 小留學生 紐約客的美麗與哀愁美國約會網站大作戰

Dr. Phoebe的臉書更多Dr. Phoebe的文章關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國旅行資訊請看<在地人玩美西>,更多美國文化分析請看<美國人的真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