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台灣有良好的健保制度,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對民眾而言,不僅方便,且能減低就醫費用。但另一方面,卻衍生嚴重的醫療浪費問題,重複用藥是其中之一;根據健保署估算,一年下來,可能浪費了大約三億元。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諸病纏身的銀髮族,時常在不同醫院檢查或拿藥,但因對於藥品名稱不熟悉,導致重覆用藥的現象,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危害身體健康。對於這樣的現象,該如何有效解決?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在接受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訪問時表示,根據一項「老人就醫痛苦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被問到正在吃的藥名稱是什麼,有3成6答不出來;而藥袋也不見得寫得很清楚。根據調查結果,有9成的民眾都認為需要雲端藥歷、及健保註記藥名,以確保藥物沒有重覆使用,或沒有交互作用。
朱顯光表示,因為重覆用藥導致的醫療糾紛層出不窮,尤其多發生在高齡者身上。例如之前有一位50多歲的王先生,患有高血壓,原先到新北市醫院就醫,後因病情加重,轉介至台北市大醫院,但卻忘了帶藥袋,經醫生詢問後,開了藥回家。而回家吃完藥後卻發生頭暈昏眩的狀況,才發現原來竟是同一種藥,只是廠牌不同、藥錠的外表顏色不同,結果不僅危害到病患的健康,也因此產生了醫療糾紛。
事實上,台灣的醫療觀念已經進步很多,雲端藥歷也已推動,但自2001年政府推動電子病歷至今,成效非常有限。雖然目前全台450家醫院中,有過半數完成病歷互通,但實際使用者很少,而其中多數未開通互聯系統,使得電子病歷幾乎毫無作用。朱顯光表示,電子病歷的推動,需要民眾更積極的提醒醫師,民眾可請醫師幫忙查詢,如此有助於推動醫院及醫師使用電子病歷。雖然很多醫院因為電子病歷無助於營收而未使用,但使用電子病歷不但能節省醫療成本,也能兼顧民眾的健康。他強調,最重要的是民眾觀念的改變,民眾必須要知道有這樣的制度,且樂意叮嚀、提醒醫師,大家共同推動,才能真正落實電子病歷的制度。
目前台灣的電子病歷推動,因部分人權團體擔心病人隱私問題而有爭議,但,現階段若能至少公開用藥記錄,讓醫師開藥時可避免過敏藥物、或重覆用藥,以確保用藥安全、提升醫療品質、減少醫療浪費,也讓病人看病更輕鬆,減輕銀髮族及家人的負擔,同時也能避免醫療糾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