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居隱 

在台灣當上班族,通常要加保簡稱勞保的勞工保險,並提撥簡稱勞退的勞工退休金,但會有人分不清楚其中的不同,我用有趣的比喻說明,希望能搏君一笑。

勞保的運作方式說直接些,就是集體版的孝親費,由還在工作的年輕人,定期給部分收入奉養已退休的人,給多少則依個人收入級距決定,畢竟包含勞保在內的社會保險,是重視拚經濟的資本主義社會,為改善貧富差距保障民眾經濟權益,從重視集體的社會主義學來。

近年民眾熱烈討論的勞保改革話題,原因是台灣的生育率長期偏低、工作型態比以前多樣,不一定要加保勞保,及部分行業的薪資長期偏低,造成還在工作的年輕人變少,能給的「孝親費」也變少;同時因醫療技術發展,能活到退休年紀,領「孝親費」的人變多,造成財務壓力。

台灣官方對此請上班工作的人,逐年多給些收入,也鼓勵民眾先別急著領「孝親費」以減少年輕人的負擔,如已退休則少領些「孝親費」吧,嫌不夠就由官方補助,但官方提供補助的錢從哪來?或許向民眾多收名叫稅的「管理費」吧,或發債券向投資人借錢。

ADDY9427

圖片取自:(FB 勞動部 )

至於勞退的運作方式說直接些,就是「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制度,世界部份地區認同「個人造業個人擔」概念,優先用這種方式保障民眾退休的經濟收入,但台灣則為確保民眾的退休經濟收入,勞保及勞退制度並存提供多重保障。

台灣的勞退制度分成勞工及雇主相對提撥,勞工可自行決定要不要從薪資提撥收入,上限為月薪6%,雇主提撥則為強制,但實際上雇主提撥項目就是原本要給員工的薪資,以退休金的名義發放,要等退休時才可領。

但台灣官方為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及爭議,現在沒開放民眾將存入勞退專戶的資金,自選投資哪種基金,仍由勞保局代為操作,確保民眾退休後還有夠多的錢領。

希望這些比喻不只博君一笑,也讓你對勞保及勞退有基本概念,以利準備好退休經濟收入,過好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