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減少肉類和奶製品的消費量可能是解決東南亞氣候危機的關鍵,但這個目標需要資金、亞洲食品行業、投資者和銀行一同做出持續性的承諾。

一份來自由新加坡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投資的亞洲研究合作組織 (ARE) 的最新報告指出,如果想要遏制全球暖化問題,就必須在2030 年之前降低動物蛋白的產量,並轉向以植物為基礎或其他的肉類替代品。報告補充表示,到了 2060 年時,東南亞和其他亞太國家的替代蛋白質必須佔蛋白質產量的一半以上,而這個目標需要資金、亞洲食品行業、投資者和銀行一同做出持續性的承諾。

近年來的研究已發現,大規模畜牧業是主要碳排放來源,同時造成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因為畜牧業上游廠商會砍伐森林來種植豆類等動物飼料以及建造新的農場。亞洲研究合作組織的報告指出,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比所有其他食用作物的總和還要大,因為它的資源更加密集,並且使用到的土地、水、動物和抗生素更多。

流行 牛肉 蔬菜 廠 雜貨 飲食 美味 晚餐 素食主義者 產品 健康 美國 美國 架 蛋白質 素 健康 臀部 包 肉 包裝 食物 時尚 漢堡 加州 超級市場 漢堡 消費者 美國人 牌 肉餅 假 生活方式 店 貨物 購物 雜貨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氣候暖化雖然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但對亞洲國家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動物蛋白 (包括陸地動物和海鮮) 都是來自亞洲地區。此外,亞洲一些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最快,同步帶動了肉類的消費量上升。亞洲研究合作組織的數據顯示,2020 年馬來西亞和越南肉類和海鮮消耗量為每人平均 8.9 至 12.3 公斤蛋白質,遠遠高於由各國科學家共同組成的EAT-Lancet委員會提供的 5.1 公斤建議量。因此亞洲地區更迫切需要改變肉類消費習慣,才能加速改善氣候變遷問題。

若是想要改善氣候問題,除了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及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之外,轉向植物蛋白、發酵蛋白及實驗室培育的蛋白也是關鍵動作。波士頓諮詢集團在2022 年的一份報告表示,在肉類和乳製品替代品生產上投入的每1美元,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是綠色建築的7倍,是零排放汽車的11倍,效果十分驚人。

雖然豆腐、豆豉和豆類等植物性產品長期以來一直是亞洲傳統飲食的一部分,但並沒有在亞洲飲食文化中被認為是肉類替代品,因此東南亞地區一些大型食品公司注意到了替代肉類的市場商機。例如,泰國的 CP Foods 在新加坡和香港擴大了其植物性肉類零品牌,希望能夠增加整個亞洲替代蛋白質的銷售量。

Reference

Southeast Asia turns to alternative meats as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ramps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