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每天工作結束,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面對家人時,你是不是也會有不耐煩的時候?對孩子的拖沓,忍受度基本為零,對伴侶的不夠體貼,會直接「暴走」,面對父母對自己生活的關心,總是隨便一兩句就搪塞過去。面對最親近的人,我們反倒沒有了耐心,變得會嫌棄、煩躁、愛發脾氣。

這些「不耐煩」,表層原因往往是對方的說話和處事方式不和自己心意,忍受不了別人佔用自己更多時間。但其實,當我們對別人展現出不耐煩的時候,看起來是在對別人發火,其實是在對自己不滿意,覺得自己hold不住更多的信息了。向別人發洩完情緒後,自己也會變得鬱悶、挫敗、愧疚 。總而言之,對別人的不耐煩,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耐煩。

生活的焦慮感和壓力是「不耐煩」的根源。伴侶、父母、孩子、同事,工作、生活、情感、社交、自我,這些繁雜的事情交織在一起都需要處理。當來自各方的信息和情緒塞滿我們的心,再也裝不下其他東西時,不耐煩就產生了,這也就是當代人為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我們對家人會更容易沒有耐心,一來,是因為我們下意識的認為家人就應該比外人更能理解和體貼我們,這種高期待自然就會帶來高落差。二來,是因為我們篤定家人可以包容我們的壞脾氣,忍受我們的不完美。

LAOQ07

那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耐心值」上升呢?

首先,是要給我們的心理信息承載量「擴容」。和手機、電腦一樣,如果我們的內存充足,就可以同時運行多個大程序而不卡頓。而擴容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給自己積極地心理暗示。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大小事,如果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我一個人怎麼可能處理得過來那麼多事情」,那麼我們無形中就給自己豎了路障,大大縮減了自己的信息處理通路。坦然的面對現實,相信自己可以將事情一件件有條不紊的搞定,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其次,要學會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朋友聊天、出去遊玩,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方式,在這裡就不多做闡述了。特別要提的是,我們需要學會適當和家人分享自己的鬱悶。很多時候我們會對親近的人「報喜不報憂」,其實對家人來說,如果我們可以與他們分享一些不那麼美好的事情,這反倒有利於彼此情感的建設,讓他們有「被需要感」,而家人也更有可能給予我們更多正向的情感反饋。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在緩解鬱悶這件事情上,家人的作用比我們想像的大。畢竟有了情感的支持,再大的困難都有撥開雲霧的可能。

最後,就是接納自己的「平凡」。對自己過於苛責,不僅會讓自己陷入憂鬱不得志的怪圈,還會給家人帶來傷害,讓他們也隨著自己的心情起伏「坐過山車」。「有限性」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明白的一課,不事事著急,學會停下來休息片刻,這也是生活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