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UY12

2017年全球股市走出了幾年來難得的大多頭,台股表現也不遑多讓,在全球名列前茅。照理說,所有股民都應該賺得笑呵呵、荷包滿滿才對,但事實上呢?

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早年曾在國內知名的投顧公司服務,近年來經常受邀、與投資人分享投資心法,可說是經常與散戶接觸的分析師。從他的觀察,多數投資人2017年的投資績效,就是那句老話「賺了指數、賠了差價。」為什麼?根據他的觀察,投資人普遍犯了以下2個錯誤:

首先,「投資自己不熟的標的。」林成蔭笑著說,很多次在他演講時,台下聽眾雖然聽得專心,但眼神中總是少了一份期待;往往到了最後發問時,一定會有人問「明天會漲?會跌?」最好是直接報「4個號碼」,這時全場聽眾的眼神也都亮起來了。但林成蔭卻在想,「如果我報了,你們真的敢買嗎?」

對投資標的不熟悉 操作容易無所適從

他指出,即使投資理財的觀念已比以往普及,但很多投資人還是「只想吃魚、不想學釣魚。」問題是,這家公司業績如何?展望如何?線型如何?如果都一知半解,聽完真的敢大買嗎?還是只是「驗證」一下這個老師準不準?如果明天沒有漲,1個月後漲了,這位老師準?還是不準?

投資不熟的標的,遇到更大的問題是,當股價出現較大波動時,投資人就不知所措。林成蔭表示,2017年台股看似多頭,但過程中,個股的上下波動其實不小,如果對基本面不夠熟悉的投資人,很容易被洗掉、錯失後面更大的行情。這就是2017年多數投資人賺不到錢的原因。

第2個問題是,被似是而非的觀念誤導, 例如從早年的「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到現在的「定時定額不會賠」。林成蔭舉例,多年前,有不少礦業基金、綠能基金募集時多麼轟動,後來績效表現不佳的時候,又鼓吹投資人定期定額往下攤平,「只要景氣回升,就會反敗為勝!」然而,現在績效真的是如此?

林成蔭認為,其實定期定額本身沒有錯,關鍵在於,投資人要能掌握目前景氣與所投資標的所處的景氣位置。若景氣熱絡、股價高檔時,才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就很容易發生前述基金的慘劇。他並特別提醒,近年來,相當流行的ETF,是很好的投資工具,但要選擇基期低、價格在相對低檔的ETF或股票,開始定期定額、波段布局,獲利的機會才比較高。

2018經濟持續往上 長期看景氣、短期看資金

那麼,2018年全球股市與台股,還能延續2017年的榮景嗎?每當遇到投資人詢問時,林成蔭就以他獨創的「定錨理論」:「長期(半年至1年)看景氣、短期(1季至半年)看資金」來解釋。從目前顯示的經濟數據來看,2018年整體經濟仍然持續往上,包括全球大型研究機構都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表現會比2017年更好,且已調升2018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因此長期來看,仍有利於多頭。不過,從短期、資金面的角度來看,由於美國已經開始縮表、進一步回收資金,以及預期2018年可能還會升息3至4次。更重要的是,2018年美、中、台3地的央行負責人可能都會異動,貨幣政策或許會有不同的思維與做法,因此資金面的變數較多,對股市短期可能會有影響。

所以,林成蔭的結論是,2018年股市雖仍走長多,但短線資金面的雜音將增加,尤其因為2017年從年初漲到年底、修正幅度都不算大,不排除在2018年上半年出現大幅回檔的風險,下半年再重啟多頭,投資人得特別留意。

看完大盤的方向,類股呢?林成蔭對股票的分類,並不是以產業,而是分為「成長」與「價值」兩大類,除了以獲利成長、或產業未來趨勢區分外,也可從幾個常見的財務指標,例如用稅後純益年增率、本益成長比(PEG)等指標篩選成長股;或一家公司獲利穩定、但本益比卻僅在12倍甚至更低、且股價淨值比(P/B)也在1.5倍以下,就屬於價值股。

 看好價值股低基期 2018可望領頭上攻

根據林成蔭的觀察,在大多頭時,成長股與價值股其實都有表現,輪流帶領股市創高。2017年的台股,明顯是以成長股領軍,領漲的族群,例如電動車、人工智慧(AI)、3D感測、矽晶圓等,都是獲利前景佳、具有未來性與趨勢性的產業。

不過,多數成長股到了2018年,基期都已偏高,除非獲利能夠繼續大幅成長,否則隨時會面臨修正的風險。若股市能維持多頭、成長股卻有回檔風險,那麼2017年乏人問津、但業績穩健的價值股,可望在2018年有所表現。

在眾多的價值股中,林成蔭又對於原物料較為樂觀。有3個主因︰首先,全球原物料價格連跌8年、到2016年才止跌回穩,無論從產業基期、景氣位置,以及最能代表原物料價格走勢的CRB商品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來看,都可說是處於長線低檔區。

其次,景氣好轉,企業獲利增加,對於未來的展望也逐漸樂觀,也更願意加碼投資,對原物料的需求有正面幫助;第3則是中國因素,在「中共19大」之後,正是全力推動相關經濟計畫的大好時機。而這些經濟計畫,對相關原物料潛在需求不小,加上中國近年來致力「供給側改革」,有效去化過剩產能,供需一消一長,都有助於2018年原物料行情升溫。

當然,原物料範圍很廣,而且也不是雨露均霑,還是要看各次族群的供需狀況與報價而定。林成蔭建議,投資人不妨參考價值股的評價方式,從財報中依據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甚至股息殖利率等條件,選出值得布局的原物料股。

此外,林成蔭特別提醒,投資人發掘出標的後,最好詳細讀過法人最近3個月內出的相關報告,比較法人與自己看法的異同。多了這一步,你對這家公司會更熟悉,同時也更了解法人的評價,投資的勝算就更高了。

何謂本益成長比?

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簡稱PEG),是由英國的一位投資大師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提出,用來觀察公司的本益比高低與未來獲利的成長性,現今已成為檢視成長股是否值得投資的必用指標。公式為:
PEG=本益比(PE)÷稅後淨利年增率(G)

近年來也有人考慮股本膨脹的因素,將分母改為EPS。

例如有一檔股票,今年EPS10元,股價100元,本益比就是100÷10=10倍

預估明年稅後淨利年增率20%,則本益成長比10÷20=0.5

一般認為,PEG的合理數值為1,J吉姆.史萊特則認為,低於0.66,代表股價被低估,具有投資價值。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為什麼行情好只賺了指數,卻賠了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