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趕遊民 拆除遮蔽物?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孫榮富
日前,萬華區市議員鍾小平在節目上說:萬華區應該整頓市容,還建議將龍山寺附近公園的遮蔽物全拆除,不讓遊民群聚。鍾小平雖然指出了問題,但是提出的解決遊民方法,對嗎?
台北市萬華區的遊民問題,不是一天兩天,鍾小平擔任萬華區的市議員也不是僅有一年、兩年;雖然,萬華區有很多遊民是個事實,但是鍾小平身為在地的市議員,提出驅散遊民的做法,對萬華的幫助相當有限也不是個適當方法,也讓外人容易誤會萬華都是遊民,對萬華地區不是件好事。
事實上,遊民問題的形成,除了有經濟結構性因素外,尚有其他風險因素的共同作用,變為遊民是需要過程也並非一蹴即成,經常是一連串的個人不幸事件、失利條件。例如:人力資本不足、身心障礙、家庭暴力或意外變故;或是,偏好游牧人生、不想被約束,甚至,還有黑道操控職業遊民。
圖片取自:(FB 鍾小平)
在英國,針對遊民問題的對策,係從提供穩定居住的「住宅問題」著手,也就是:擬訂「法定遊民」的住宅法案,採取一種限定遊民對象範圍的有限補助策略。一旦確定申請福利的個人確實是「非自願性」的遊民時,政府就優先提供遊民長期性住宅。
在美國,McKinney法案創造了一套計畫經費補助辦法,舉凡遊民所需的緊急收容所、過渡性住宅、健康照顧、心理衛生照顧、預防性方案、教育及職業訓練等,均依據其屬性分別由住宅與都市發展局、衛生社會福利部和榮民輔導處3個部門支出所需經費。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解決遊民問題,建議鍾小平市議員要運用「開流節源」的「水塔理論」,必須兼顧來源的減少及出口的擴大,才能有效降低遊民數量。僅著眼於出口而忽略來源,遊民並不會減少。為了趕遊民 拆除遮蔽物,真的實在不是個好辦法。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