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默鳴曲
你知道任何天馬行空的構想都可以變成政府政策嗎?係金A!只要在網路連署達到5000人就可以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成案,政府會在兩個月內開會研商回覆,就有機會變成政策。看起來很民主,每個人都有機會來關心與參與公共事務,但是台灣失序的泛政治化,催化這樣鼓勵式的透過網路參與,對台灣的民主進程令人感到不安,會否將台灣變成危邦與亂邦?真的令人堪憂!網路鄉民一個按鍵就可以參與連署,就像網路團購一樣稀鬆平常,揪團要達5000人根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幾天引起熱議的是,網民連署要將台灣退出中原標準時區,改為與日、韓同時區;還有不准掛五星旗的提案,這些被視為典型去中化在網路上也引發對立的提案,讓人為台灣的民主化捏一把汗。因為表面上的民主,卻隱含著政客操弄的空間,如果通過的是由少數網民提案,剛好符合政府的意識形態就予以研議通過,鄉民可以治國,那麼我們不需要代議政治,更不需要納稅人花錢請一堆公務員、官員來做決策,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民主,已經來到一個關口,需要嚴肅地來探討了。
這幾年在台灣,「民粹」被政治人物操弄的無處不在,一切源自於意識型態的作祟,延續過去統獨的分歧,如果要追溯這股歪風的起源,始祖當推陳水扁莫屬,他當初在選戰過程中透過民粹的操弄省籍情節,將藍綠本土與非本土畫出一條鴻溝,於是藍綠族群就此在社會上造成勢不兩立的嚴重對立,陳水扁是始作俑者也是成功的政治受益者,於是之後政客莫不群起仿效,因為這是最廉價的政治操弄,最容易收割民粹的果效。台灣這十幾年來就此陷入空轉與對立,在國際上我們被邊緣化,但是在島內各政黨沉溺在意識形態的大旗下互相砍殺,自己消耗戰力,互相掣肘,愈陷愈深,走不出纏鬥的泥淖,也看不到未來的曙光,這也是讓年輕人最感到苦悶的癥結點。
民粹訴諸人民高舉反對菁英、反對既有的體制和掌權者,藉著抗議、衝撞、破壞帶來改變。舉幾個民粹結合社會運動的例子:1. 洪仲丘事件,十多萬人走上街頭的群眾運動,政黨在後面搧風點火,抗議國防部,於是粗糙的終結軍審法,事後證明並沒有帶來國軍人權的提升,反而帶來很多負面影響。2. 太陽花學運的學生以反對兩岸簽訂服貿協議為由,佔領立法院的議場三個多星期,後來又攻佔行政院官署,這個法案就此胎死腹中,政黨輪替之後這些不法的行為幾乎都沒事,兩樣的砝碼、兩套標準是台灣法治沉淪的開始。3. 高中生發起的課綱爭議被教育團體稱之為假議題真民粹,在一連串的抗議之後,引進高中生成為課綱委員,於是白話文的比例被調降了。雖然有中研院院士發起四萬人的連署,呼籲課綱回歸專業審查,但是這些數量眾多的連署變成微弱的呼聲,因為這與執政當局的立場與價值觀不符,所以讓文化台獨的訴求占了上風,文言文就這樣被調降比例了。
全民關心參與政治並非壞事,但是網路的輿論常被假新聞、謠言或是有心人所誤導扭曲,透過社群的推播,常常有躁動、盲動的現象,鄉民鍵盤辦案自以為正義的化身,卻常常扮演起底、肉搜、霸凌的角色。網路變成民粹的溫床或是搖籃,政府公權力的鼓勵和引導之下要達到改革社會的積極功能與目標並不容易,網民躲在屏幕背後,不必在真實的世界付出任何代價、付出任何成本,更不必負任何責任。在網路世界的連署或是批評謾罵是如此廉價,就像執政黨可以廉價的將網民提案來遂行其意識形態的東西,或是鬥垮政黨的工具,公民參與的網路平台變成一把利刃,任網民隨意揮舞,整個國家社會成為陪葬的祭品,怎不令人不寒而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