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楊冪,大眾對她的評價往往褒貶不一,尤其是她對女兒小糯米的態度。「不負責任,只顧著拍戲,不是好媽媽……」這都是她作為「媽媽」的標籤,但仔細了解後,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在一個綜藝節目裡,提起自己的育兒觀,楊冪是這樣說的:「拋去明星的光環,她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和天下所有愛孩子的媽媽一樣,希望孩子越來越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而她也的確做到了,小糯米出生以來,她就很注重保護孩子的隱私,不上節目,不公開露面。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女兒,楊冪更是滿臉自豪地說,小糯米現在都是英文交流:就連女演員佟麗婭都在節目裡對著嘉賓猛誇:「(小糯米)會說好多國語言,然後會唱歌表演節目,可愛極了!」
其實按照楊冪的條件,她女兒完全可以安心做個小公主,但楊冪還是從小就開始抓小糯米的語言啟蒙;這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讓孩子未來有更多可能。這麼小就掌握多門語言的小糯米,不用多說自然未來可期,更別提還有明星媽媽為她鋪路,那我們普通人的孩子呢?
為什麼要英語啟蒙?
為什麼明星都如此重視英語啟蒙,願意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呢?因為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與學習效果之間成反比,越晚做英語啟蒙,學得越費力。
著名學者Fledge and Fletcher就指出:如果把1〜3歲的孩子放進外語環境,他們的大腦就會運用左半球來學習,就像母語者一樣(而且不會出現語言混淆現象);如果推遲到4〜6歲,孩子就要靠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學習。
孩子12歲以後才接觸外語,他們的語言激活模式已經發生異常了!加上學前時間充裕,更是學英語的黃金期。上學後孩子可以把學習重點放在數學、語文等學科上,英語啟蒙的早晚影響的將遠不止小學!
可見,英語啟蒙,越早學效果越好,越早學壓力越小!你一定不想看孩子將來為英語吃盡苦頭吧?
童謠,英語啟蒙的金鑰匙
知道了英語啟蒙的重要性,那你知道該怎麼做嗎?「英語啟蒙,我有做,我有給他們讀英語繪本。」很多媽媽把給孩子讀繪本,視作英語啟蒙的全部,其實從資源的效率來看,繪本並不是最「高效」的啟蒙資源,童謠才是。
科學家們發現,受過音樂啟蒙的孩子在英語學習的辨音能力方面表現更突出。美國SEG研究所,在對參與音樂童謠律動項目的兒童和未參與該項目的兒童進行了PALS的測試(即全美學前班讀寫能力中的語音意識表現測試)中,發現:「參與了童謠律動的孩子在測試中有高出32%的顯著成績優勢。」
用音樂的方式進行英語啟蒙,通過童謠中的節拍、輕重、連讀等,培養孩子的語感;通過童謠中的情緒表達,突破語言障礙,讓孩子對語義有體驗式的了解;而音樂的辨音能力和對語言的辨音能力同樣相輔相成。
所以,啟蒙階段培養孩子聽音辨音能力的最佳工具就是童謠和韻律詩(或以韻律為主的繪本)。這整個過程,都和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們語言學習過程完全一致。
為什麼自己練英聽但沒效果?
雖然聽童謠練英聽很有效果,但不是把孩子和一大堆英文歌放在同一個空間,就叫練英聽!
將未經篩選的視聽資源,作為背景音,讓孩子一直聽,是危險的。尤其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絲毫不理解這些聲音,跟這些聲音無法發生互動,別說提高聽力和語感了,就連正常的成長環境都會被干擾。
加拿大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教授告訴我們,孩子學說話必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聲音環境、母親式的語型、父母的回應與自我實踐。
■聲音環境:塑造英語啟蒙的聲音環境,我們選擇視聽素材時,要注意:句式朗朗上口、詞彙日常實用、韻律易於模仿。
■母親式的語型:簡單說來,就是語義的傳遞,不完全依託於詞句,它是一種綜合感受。
「磨耳朵」時,我們要創造的不是一個單一的聲音環境,而是一個感性的綜合情境。比如,我們教孩子「walk」和「run」,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運用韻律、動作等綜合情境,無需解釋,就能讓孩子一邊唱一邊跳,練習發音、理解語義。
■父母的回應與自我實踐:簡單來說就是要求父母多和寶寶互動。而我也一直在尋找,既省心又能實現有效陪伴的課程。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