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山林棋手

藍綠的激烈對峙常在不少領域或場所發生,尤其是在民意機關當中不論是立法院還是縣市議會,藍綠民代打架的畫面早已是政壇日常,然而,台灣社會依然有許多超越黨派的「中間地帶」,只是如今也紛紛遭到特定政治勢力的侵蝕而導致整體社會力日漸衰敗。

本文所謂之「中間地帶」,是以用來指涉該領域理應不屬於任何政治黨派的勢力範圍,其在社會中的性質該是超越黨派的存在,正因為有這些中間地帶,才使得台灣充滿各種不受政治力綁架的社會活力,比如說校園即是一個鮮明的案例,而行政、學術、教育與學生自治是校園裡的重要元素。

以大專校院為例,「大學自治」的理念之興起乃至落實,是台灣從威權邁向民主的重要里程碑。而《教育基本法》第六條規定:「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活動。」更是讓校園不受政治力影響介入的保護傘。

ADDY5334
圖片取自:(FB 高嘉瑜

然而,遺憾的是,近期的政壇學倫事件與「論文公版」謬事,更讓眾人看到政學勾結與「御用學者」的醜惡真面目,政治對於學術之侵犯與踐踏已到目中無人的地步,西諺有云:「歷史總是在重複自己,第一次是悲劇,再一次就變成了鬧劇。」(History repeats itself, the 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這段話最能印證特定政黨先後在校長遴選(2018年)與學倫醜聞(2022年)上對抗第一學府台大的嘴臉與下場,試問他們是否還記得自身在黨外時期曾主張「黨政軍退出校園」呢?

至於學生自治圈亦然,以筆者擔任學生會要員的數年經驗,就看到有特定跨校學生聯合團體打著「促進學權、改變社會」大旗而號召各校學生會來加入,卻搞著主張台獨改國號、前年四大公投之核四與公投綁大選應投不同意等明顯偏向特定黨派的政治表態,儼然把學生自治組織當成政黨側翼青年軍。

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側翼」議題不但成為選戰焦點,更是影響選情的決定性因素,反映的是社會對於各領域的「中間地帶」紛紛遭到政黨側翼侵占與出征的不滿。

校園應該扮演的是知識寶庫,而非政黨鷹犬,民主國家可不容「黨校」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