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勳慶
在媒體上看到,去年得到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國內作家楊双子,針對文化部預算被在野黨立委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而連署約2百位作家,要罷免不適任立委,才能讓台灣文學停止受到摧毀的運動。其中也是連署人之一的朱宥勳,受訪時更直言:「就是要罷免國民黨立委」,而且表達連署作家要在自己選區,運用自身力量去結合罷免,這些作家甚至引用流亡美國的俄國作家之言「文學有權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文學」去當成告同胞書。
但是藍白立委真的是台灣文學的屠夫嗎,又或者是連署作家自我迷途在政治意識中?首先要說的是民國114年文化部預算編列290億元,去年是259億元,扣除在野立委刪除的11億元仍比去年成長,至於凍結部份照立院慣例只要提出執行報告,大多解凍過關。而文化部在今年編列3000萬元給台灣文學館,一些透過國藝會補助案而出書的業務也沒刪除,金鼎獎也辦理下去,中央和地方的公共圖書館館藏預算也沒動刀,當文化部對整個文學推動業務經費沒啥動到,反而是文化部長李遠先前聲淚俱下後,數百位國內作家一擁而上打抱不平,還要把台灣文學和罷免運動互相裡應外合,當台灣文學不為土地與人民吶喊,還擺明了就是要罷免國民黨立委,先不論此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像不像青鳥或側翼,就以最基本的公民素養而論,真令人有斯文掃地之感。
圖片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
文學和政治權力間自古以來一直糾纏,蘇東波有烏臺詩案,民國初的魯迅和胡適也分別和國共扯上邊,<<往事並不如煙>>也書寫藝文人士的政治波浪。但回到今日這起國內作家,會發動連署運動結合罷免國民黨立委,真正的起因是今日藝文創作,參考日本時代台籍日本兵的影視作品中,凌駕了人文的關懷和對當事人和後代的基本尊重,且一句道歉都不願說,最後這部扭曲史實的作品<<聽海湧>>,又在島國中引發人心不同看法,更糟糕之處就是本當是國家傳媒的公視,在過往民進黨當家期間,發生多起自喪第四權的爭議,這些今日連署的作家竟在當下不為民主發聲,反而在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文化部有關文學業務經費下,跳出來替罷免添油添柴,請問這種行徑又和黨國期間的御用作家有何不同呢。
今日台灣早就不會發生柏楊的大力水手事件,申請國藝會補助案的作家,也不會在朝小野大的立院遭到政治報復,而鄉土文學論戰也遠離,現在是兩岸在華文藝文創造上的公平競爭,能夠打動人心引發共鳴的作品,從來不是靠沾政治的邊去發光的,而是寫出生命和人性,在威權的時代林海音能寫出好故事<<爸爸的花兒落了>>,假若在民主的台灣,作家文章不能寫出時代和生命,反而對政治熱衷又搖旗吶喊,那才是台灣文學的悲哀,更是生在台灣讀者的無奈。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