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孫鴻

最近旺中媒體猛力地對台灣收視率調查的巨擘─AC尼爾森─展開一連串的批判。這是很意思的事情,無論旺中陳述的「內幕」真實性有幾成,都讓大家看見了台灣收視率調查方式當中許多荒謬、奇特且不符合統計學原理原則的一面。

如果關心台灣電視製作環境就知道,每個節目的生死不過就是一張表。上下零點幾個百分點,可能就會讓一個節目成為一個結束。而放眼亞洲,如今且不說早年的日本、十年前的韓國,現在連大陸的各種節目,都在台灣各電視頻道如入無人之境,且廣受國人歡迎。也因此,近二十年來,台灣電視圈是一片哀鴻遍野,無論製作費用、品質、國際競爭力都是每況愈下。國人的收視心態、政府對於廣告的政策態度、電視人的短視近利、企業的廣告預算,或許都是台灣現今電視產業競爭力大不如人的原因。但旺中揭開了一個長期為從業人所詬病的角落,讓人對於台灣的「收視率調查」有了一窺把戲怎麼玩的視窗,當然也提供的不同的思索。

簡單的講,由於電視節目需要靠廣告費用支撐,真正付錢的就是廣告主;而拿錢買甚麼節目的廣告?當然是收視率好的節目。所以,AC尼爾森的數字才會那麼的「一字千金」。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此這種數字其間的「眉角」太多、公正性太受質疑,哪影響的恐怕不是一兩個節目。說是影響台灣整個電視產業一個世代,恐怕都太輕微;當特定節目的廣告收益無論如何就是硬高於不同立場的相質節目時,那麼十幾年下來影響的恐怕就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了。

但就此我真正感到興趣的,是為什麼台灣沒有任何一個單位、媒體產業的一員,能夠搞出另一套不同的收視率參照標準呢?在國家已經全面推動電視數位化的今天,數位訊號從收視戶開機起應該就是被紀錄的資料了,這些資料只要經過軟體跑動、分析,就是所謂的收視率。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能精確到每一秒才對。那麼,例如凱擘這樣的有線電視大系統商,到底有甚麼理由讓AC尼爾森用奇怪的方式去做抽樣來告訴台灣的電視圈甚麼節目才被市場買單呢?政府更應該要立法,設立獨立的機構,透過各有線電視系統的收視訊號的彙整,來給予影視產業一個可信、有效、公正的數據依歸,進一步讓台灣的影視競爭力提升。

看看YouTube就知道,哪段影片的收視率高,透過程式馬上就知道,然後廣告就會掛進去,上傳的人跟YouTube都有錢賺;廣告主可以看到最即時、直接的收視分析。若非旺中開砲,我還真難想像今時今日,台灣的電視圈竟是被幾千個調查戶用個荒唐的盒子給綁架成這種德性。

一言堂的社會,是最容易出毛病的社會。台灣民主搞了那麼多年,民調真假也吵過不知凡幾,但最庶民的娛樂─電視,其收視率的調查竟然正是一言堂!在這樣的時代,如果社會也能持續相信這種玩意兒,那我想,台灣的民主還真是習慣了「公民讓別人作主」!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周末戀愛節 浪漫也是生活正經事
民意2.0,論加薪政策
殖民優異論
袁貴仁袁部長火了
北市YouBike擬收費 回歸使用者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