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ffany 採訪諮詢/宥宥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陳崇芬.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家有新生兒,相信讓不少新手爸媽感到手忙腳亂!別緊張,這是很正常的事,但只要願意動手做、用心學,照顧寶寶大小事一定會熟能生巧,愈做愈好。想要輕鬆上手,就從做好日常6件事開始,透過專家解說技巧,幫助爸媽早日掌握照顧訣竅,更能從育兒生活中享受親子互動的樂趣。

面對新生兒的到來,新手父母莫不感到緊張,深怕自己一個閃失就讓寶寶怎麼了。其實寶寶沒有那麼脆弱,而父母也不如自己所想的不靠譜!放心,照顧寶寶不難,多做幾次就能上手,沒有人一開始就厲害,都是邊做邊學才有的成績!

餵奶.看懂飢餓訊號

當寶寶肚子餓時,會出現特定的飢餓訊號,較為鎮定的表現包含頭開始左右擺動、舌頭攪動、四肢揮動,像是在找奶頭或奶瓶的樣子,抑或是寶寶的手直接伸進嘴巴裡吸,代表要喝奶。

宥宥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陳崇芬提醒,倘若寶寶餐與餐之間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即要為寶寶增加奶量,每次以10c.c.為主,如一餐喝120c.c提升為130c.c.。

洗澡.多洗幾次即能上手

洗澡是增進親子感情的美好時光,卻也是爸媽最害怕的事,寶寶的身體軟趴趴的,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弄傷他,其實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多加練習,新手爸媽都能上手。

洗澡後的臍帶很重要,在寶寶洗完澡後,將棉花棒沾取濃度75%的酒精,把臍帶的根部撥開,沿著根部往上繞一圈即可,「一天約消毒兩次,如有沾染到排泄物,可再增加消毒次數。」臍帶一般約7到10天會自動脫落,有些則會到滿月。

排泄.觀察尿量與糞便顏色

建議爸媽幫寶寶換尿布時,觀察尿量與糞便顏色,以大概了解寶寶目前的身體狀態。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表示,寶寶的排尿量與體重呈正比,以公斤數乘上3~5c.c.,約為寶寶每小時的尿量。

透過觀察便便,爸媽可檢視寶寶的腸胃道是否出現問題。剛出生的寶寶,腸胃蠕動比較快,排便次數也較多,且多解不成形的軟便,或是略帶水狀的便便。

睡眠.務必同房不同床

剛出生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約有20~22小時,每次睡眠時間大約落在2~4小時,但晝夜不分。建議睡前減少讓寶寶接觸到強烈的聲光刺激,環境應保持安靜、燈光弱,而陳崇芬護理長也提供簡單口訣「包搖吸側聲」作為睡前儀式。

睡眠環境的安全,是爸媽不可忽略的照護重點!首要原則在於「同房不同床」,並採取仰睡或側睡姿勢,減少溢吐奶,寶寶的床上也不要放太多玩偶或枕頭,房間務必保持通風,避免增加嬰兒猝死症的風險。

情緒.哭鬧時先考慮生理因素

哭是新生兒階段的語言,用來告訴爸媽身體不舒服或肚子餓。

陳崇芬護理長指出,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寶寶哭了,可以先懷疑是否為生理因素,如滿足其需求後,寶寶依然在哭,建議再次確認體溫是否正常,必要時,前往醫療院所檢查,排除是否為疾病所致。

疾病.掌握膚色與體溫變化

發燒是寶寶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爸媽也能從寶寶的外觀來察覺,像是皮膚顏色的變化,趙露露醫師列出4種常見的膚色變化,提供爸媽做為參考:

.黃色:大多是黃疸所致,如果持續1個月以上仍未消退,建議還是就醫檢查確認,以排除是否存在像是膽道閉鎖、其他肝臟及代謝性疾病等。

.紅色:少部分的寶寶會因血紅素異常,而導致紅皮膚,而這樣的問題多會在出生後的例行檢查中被發現。

.白色:皮膚顏色過於蒼白,爸媽務必多加留意,確認是否有貧血的可能。

.大理石斑紋:寶寶發燒前,末稍血管會收縮,會顫抖,皮膚會出現短暫的大理石斑的皮膚表現,等燒起來就會慢慢消失變紅潤,但如有大理石斑合併高燒,需儘快就醫檢查。

※原文刊載於2023年03月號《媽媽寶寶》433期。

※原文連結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6465

※延伸閱讀

嬰兒噴泉狀吐奶,原因竟是「這裡」太狹窄!這週數的嬰兒最需要注意

新手爸媽必收:嬰兒照顧3大重點懶人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