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氣喘治療用藥已朝向長效型發展,有助提高患者服藥順從性。

慢性咳嗽誤以為過敏  當心氣喘上身不自知

有位四十三歲的黃小姐(化名),已持續兩個月有慢性咳嗽症狀,期間曾至診所求醫,經診斷為感冒,服藥後曾一度好轉,沒多久卻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於夜間或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咻咻喘鳴聲。一開始黃小姐不以為意,自認只是敏感性體質作祟,無妨大礙,沒想到後期連呼吸也開始出現異常,只要一走快,就有胸悶的感覺,從一樓爬到二樓公司上班,短距離也氣喘吁吁,最後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罹患氣喘。

氣喘症狀表現多變  提高警覺避免危機

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氣喘常好發於有過敏體質人身上,患者通常從小就對特定物質有過敏症狀,之後可能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因經常接觸過敏原,使呼吸道發炎反應越來越嚴重,導致急性症狀變為慢性表現,最終演變為氣喘。而氣喘症狀表現異質性高,臨床診斷上也相對困難,因此民眾如有咳嗽超過三週,或有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現象,就應盡速就醫接受檢查,避免氣喘延誤治療,導致急性發作的危機。

氣喘主要治療藥物為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古世基醫師指出,吸入型類固醇為控制病情的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使用,以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上進行長期治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則為緩解用藥,除了用於症狀發生時應急治標,患者也可於高負荷運動前15分鐘,先行使用以預防發作。

DKB

破除氣喘用藥迷思  遵循專業醫囑為關鍵

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所編纂的《2017台灣氣喘診療指引》顯示,台灣氣喘患者只有不到一成控制良好。對此,古世基醫師進一步指出,用藥規律性、吸入器正確用法以及是否有共病現象,均是影響氣喘控制的重要因素。其中,許多患者因對「吸入型類固醇」抱有誤解,擔心會有增胖、傷腎等副作用,而常自行停藥,或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反而得不償失。

不同於口服類固醇作用全身,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且含量低,副作用少,是安全性高且具效用的抗發炎藥物。古世基醫師強調,氣喘患者若將緩解用藥當作控制用藥使用,呼吸道發炎未得到控制,恐導致急性發作機率提高,甚而有致命危機;之後若演變為嚴重氣喘,更須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反加速面臨原本不希望有的副作用。

長效型用藥治療新趨勢  規律用藥與氣喘和平共處

古世基醫師說明,為提高病患醫囑順從性,目前氣喘類固醇用藥趨勢已朝向長效型發展,對於白天與夜間症狀變化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一天吸入兩次的中長型用藥,一般患者則有一天吸入一次的長效型藥物作為治療新選擇。古醫師提醒,平時氣喘患者除了注意天氣溫差變化外,也可善用APP監測空污指標,避免到達高汙染區域,外出前做好戴口罩等應對措施,再加上長期規律用藥,相信就能減少每位患者的日常困擾,提高生活品質,進而達成與氣喘和平共處的目標。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慢性咳嗽久未癒 當心氣喘已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