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鵬主任表示,遺傳因子也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有家族病史的人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十倍。
台灣近幾年心肌梗塞案例頻仍,每年接近五萬人罹病,近八年心肌梗塞發生人數更增加了8%,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人面對心血管問題,千萬不可以輕忽。
新竹一名38歲的壯男,平時除了愛好登山之外,也參與各式馬拉松活動,且生活習慣保持規律良好,唯長久積累的抽菸惡習令人擔心。日前,他突然感到胸悶、不舒適,便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檢查,心導管室陳業鵬主任安排「運動心電圖」來檢查其心臟狀況,不料卻在途中發生心肌梗塞,所幸經醫療團隊及時心導管介入搶救後順利出院。
低密度膽固醇沉積為主因 高危險因子應避免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導管室陳業鵬主任說明,若冠狀動脈內沉積了低密度膽固醇後,會慢慢在管壁內生成隆起、不規則的粥狀斑塊,使得血液流動的空間變狹窄,再加上,斑塊周圍的管壁脆弱易破,破裂後會產生血栓,讓原本已經狹窄的管壁再狹窄或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導致心肌細胞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而受損,嚴重的話可能造成心肌纖維化的現象。
陳業鵬主任表示,多數人在20歲之後,血管就會開始沉積低密度膽固醇,但是高危險族群,如三高慢性病猶如隱形殺手,會提高沉澱惡化的速率;菸品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則會刺激血管管壁炎化病變,斑塊增生加重堵塞冠狀動脈。另外,陳業鵬主任也提及,年長者與肥胖者要多加注意,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心導管介入治療與預防 加裝支架要審慎
目前心肌梗塞的治療與預防以心導管介入為主,在前端檢查可用以確認患者的狹窄程度,再進一步考慮要使用藥物治療或是加裝支架,以保持後續血管流動的暢通。陳業鵬主任叮嚀,通常阻塞狹窄程度達70%,才會建議患者加裝支架,幫助其預後的情況;若檢查後發現狹窄程度僅30-40%,則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加以控制,或是減少生活中造成「低密度膽固醇」的危險因子即可,進一步加裝支架可能會加速其發炎反應與惡化速度。
生活規律是上策 遺傳因子亦不可輕忽
陳業鵬主任叮嚀,平時應該保持良好作息與規律運動,飲食上注意少油、少鹽、少糖,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然而,除了外在環境因素以外,遺傳也為一大疾病發生因素,若有家族病史者,平時應更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或相關症狀也要盡速就醫,諮詢專業醫療建議。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