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賴其瑋

前言
時至本文交稿之時,加薩走廊尚在戰火時。這場戰爭之殘酷,當然引起了國人關注。不過就筆者看來,有些諸如「猶太人或阿拉伯人誰先在那塊土地上?」「誰才是正義的一方」等探論,每逢戰火,這些問題就又會被拿出來老調重彈。值此之時,筆者認為,此戰有更重要的趨勢需要讓國人同胞知道。例如,戰爭型態的改變,就是台灣人該暸解的。本文將分別就本次以巴戰爭所見的「不對稱作戰」與「恐怖攻擊」兩事闡釋之。

論不對稱作戰
就戰爭規模而言,2023年的以阿戰爭,與五十年前的贖罪日戰爭不能相比,當年的阿拉伯聯軍與以色列,無論地面或空中戰力,皆是舉國精銳。相反的,今天的巴勒斯坦哈瑪斯軍或黎巴嫩的真主黨軍,頂多只能算民兵。

但是,至少到本文交稿之時,僅有民兵武力的火箭彈的哈瑪斯,居然對社區、建物,都備有相當整備的警戒防空掩蔽能力的以色列,都能做到大規模,數以千計殺傷的破壞。不得不說,這就是成功的不對稱作戰之戰果。眾所周知,台灣引以為傲的就是「密度世界第二的防空飛彈網」,大家往往沒繼續問第一是誰;事實上,第一名就是以色列。面對短時間內,大規模的火箭攻勢,都難以避免平民區的嚴重傷亡,恐怕是台灣必須設想,我們的敵人實力是不是在哈瑪斯之上,而他們也會如法炮製此法呢?

當然,國人更想知道的是,台灣在防空、疏散的動能乃至制度授權,有沒有以色列的水準?這點是台灣人有所懷疑的。理由相當明顯,在第四次台海危機時,共軍導彈直接飛過台北上空,警鈴未響。事後再說「已經打到大氣層,不算領空」云云,當然讓國人對政府著力於國防的決心有所質疑。

凱旋 輪廓 突擊 團隊 戰士 火 槍 危險 力 去 坦克 戰 保護 發布 武裝 恐怖 爆炸 裝甲的 攻擊 特別 殺 步兵 戰爭 軍事 遊戲 勝利 霧 彈藥 戰鬥 海軍陸戰隊 狙擊兵 戲劇性 武器 行動 戰鬥 戰場 作業 夜 守衛 軍隊 目標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恐怖攻擊新趨勢
第二個趨勢是,從本世紀初反恐戰爭開打以來。原本國際法間宣戰對象以「國家」為主體的慣例因而被打破。行動主體的改變,使得國與國的交際界線變得模糊,也造成防守方國家情報機構在作業上的困難。舉例來說,以色列縱然已經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制空權,並藉由與埃及的邦交,遏止攻擊性武器藉由明目管道進入加薩。但就算如此,哈瑪斯仍藉由走私管道在加薩建立出得以發動大規模攻勢的兵工廠以及載台基地。目前有些外電消息已指出,哈瑪斯軍的武器,有從伊朗、北韓乃至俄中等國走私,再加工而成。另外,已有人懷疑,是不是因為烏俄戰爭中,因為貪官污吏或散兵游勇在黑市賤賣流出,這部分尚待證實。不過,這種說法的出現,也是國界線越發模糊的證明。

對台灣來說,大約有兩樣啟示。首先是明面來說,要是在內湖發生激進組織攻擊美國在台協會之情事(這並不是沒有前例,只是沒在台灣發生罷了),就不單只比照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案的處理。今天我們看到全球已那麼多穆斯林國家在此次戰爭中,表態支持巴勒斯坦,處理上當然需要更多外交上的顧慮。尤其新南向國家中,就有為數不少的穆斯林國家,甚至有如馬來西亞這樣表態支持巴勒斯坦的。

其次,則是就暗面而言。恐怖主義者的走私管道,隨著網路資訊的蓬勃,反而變得更加暢通。就算在未來幾日的攻勢中,哈瑪斯在加薩的根據地被以色列殲滅。其他恐怖組織在面對沒有像以色列那麼強大的敵人時,也會將此戰役的手法視作為汲取之經驗如法炮製。更進一步而言,這是台灣在安保上相對陌生,也缺乏與外國合作的經驗。如果台灣缺乏此類經驗,那正是激進組織(無論是不是宗教性結社)認為有發動攻擊,來達成其目的之動機。

結論
孫子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越不去為可能的危險有所因應,敵人越可能以此攻擊。從此次以阿戰爭裡,我們得見此古今未變之道理。

固然,接下來的戰事因為兩軍軍被過於懸殊,以色列取得最後的勝利可謂毫無懸念。但在戰後,僥倖混入難民中的哈瑪斯戰士,會帶著戰地經驗與對現代社會的仇恨,遠走他鄉,並成為下一次恐攻戰火的種子。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所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