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04

(圖/成功大學提供)

根據統計,有高達近6成的學生認為自己念錯系,進一步了解其背後原因,除了不了解自己確切的興趣外,另一個則是對於該學系缺乏深入了解。

為了提供學生有更多適性學習的探索空間,另一方面跨領域人才培養已經成為趨勢,愈來愈多大學推出不分系學士班,透過延緩分流緩解學生讀錯系的現象,同時也鼓勵修雙專長或跨領域修課,增加學子的競爭力。目前包括清大、成大、政大、交大、元智、東華等10多所大學開設不分系學士班。

不同學校或是各個學院有自己不分系的名稱,但都以延緩分系為第一個特色。整體來說有兩種做法:第一種為學院不分系,在某一學院實行,大一不分系,到大二或大三分流後,只能選擇該學院的學系,如政大傳播學院或中原商學院等。

目前以這種為主流,以中原商學院為例,大二時可按意願從商學院五系中自由選擇任一系。

校、院做法不一樣 選前宜釐清

第二種則是全校不分系,如清大、成大與台灣科技大學,同樣是大一不分系,但在大二時分流可自由選擇全校各學院的科系。台灣科技大學為例,二年級起根據學生的專長興趣,依各系條件分發到5個學院共13個系。

再以清大為例,10個學院都有不分系學士班,大部分為學院不分系,但清華學院學士班在大二分流時,可選擇任何學系就讀,也不受成績的影響。

有別於大部分學校為大一大二不分系,成大在96學年開設大一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但在106學年擴大為大一至大四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讓2∼4年級的它系學生也可申請轉入不分系。

跨領域與雙專長則是另一個特色。以陽明大學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為例,開宗明義在招生說明上寫明該班主要培育跨領域人才。成大全校大一到大四不分系學士班的學生,若在大二不分流,則必須從大二起必修「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的課程。

跨領域其實與雙主修或雙專長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要都是希望透過修課,培養學生多一種專長。清大清華學院學士班若在大二選擇不分流,則必須要做雙專長修課,目前約有23%的學生採取雙專長修課方式,並在畢業證書上註明兩個雙專長。

台科大不分系則鼓勵學生雙主修,有15%完成雙主修,相較於其他系的5%,高出不少。

強調自主、彈性修課 實驗教育正興起

不分系學士班的課程規畫主要以學生的意願為主,以往學系的課程規畫比較像是定食,學生只能按規定做必修與選修;不分系比較像是自助餐,透過跨領域與雙專長等彈性修課,自己選自己愛吃的餐點,滿足學習動機與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清大各學院有不分系外,更在107學年瘋狂地玩起了學士班實驗教育,以各學院大學部 1%的新生及特殊選才管道入學新生為主,在大一下的加退選截止日前,可向清華學院學士班申請實驗教育。

清大副教務長焦傳金解釋,所謂實驗教育就是不受限清大原有的課程內容,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規畫課程。除了選擇清大一般課堂課程外,也能做非典型課堂的專題實作、校外實習與國際學習,鼓勵跨領域、跨場域、跨區域(跨校修課、各機構實習、國際交換等)的多元學習模式。

他認為,實驗教育的學生就像是廚師,必須自己搭配設計菜色,自己規畫課程宛如創造一個學系,每個學生的課程一定都會不一樣。

史丹佛大學認為,目前大學的學科分界與學習制度,都是在100年前所設計的,因應科技改變,大學必須要重新思考未來的學習,因而提出校準階段(calibrate)、提升階段(elevate)與活化階段(activate),讓學生找出自己學得最好的領域,進而專注在某個領域深入學習,最後在真實世界運用學校所學。

不可諱言,未來大學不再是依照學系科別劃分的套裝知識,而是打破科系的界線,建立多個能力中心,廣邀不同專業領域的教授,整理開發不同能力的課程。

成大不分系與清大實驗教育就是往這個方向走。透過開放性式教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未來的學生無須說自己大學念什麼系,而是思考所學,將對世界有什麼貢獻。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延緩分流,不用怕選錯系》入學不分系 拿回選課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