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清厚  

依據主計處2022年公布的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1.8萬元,創下4年來新高;是讓人興奮的事,但對購屋族還是覺得遙遙無期。

年收中位數51.8萬,相當平均月薪4.3萬,贏過半數受薪階級,贏過台灣50%的人;但他們一個月要存一萬元也是不易,他們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有能力貸款購屋?

當今一間舊房屋至少也要上千萬元,若以2022年第4季25-29歲年輕人年平均收入3萬6116元計算,能申請房貸平均為789萬元,分30年期還款、平均貸款利率1.97%,每個月要負擔2萬8809元的房貸,也要有頭期款1,2百萬元,貸款購屋艱難可想而知。

近十幾年來,政府用盡心思打房,房價依然高攀不下,祇是短期內量縮價緩漲;就如同物價上漲後,有回跌過嗎?房價何以居高不下?物價上漲,土地稀少、勞工短缺、在在墊高房價的的成本,讓房價居高不下。其實房價成本結構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土地地價,地價上漲的程度永遠比房價更快、更凶。

沒有人 晴朗 黑色 灰色 碧落 亞洲 複製空間 亞洲人 水 城市 公園 城市的 單色 施工 午安 白 建築 早晨 空間 公 外觀 戶外 市中心 台灣 旅遊 現代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從101年實價登錄,以迄105年的房地合一課稅,及2021年7月2.0版上路;房地產仍然越打越漲,政府打房彷彿束手無策。以至修正平均地權條例,並於今年實施的預售屋禁止換約轉售、重罰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管制私法人購屋、及解約申報登錄等,房屋雖有量大縮,但價並不跌。

筆者認為政府不仿朝向推展「地上權住宅」構想。購買的民眾就像是和政府長期承租土地,房屋使用上與一般住宅無異,但無土地產權。由於少了土地,地上權住宅大多只有周遭房價的六,七成,部份甚至更低。市場上的地上權住宅大多為政府釋出的國有土地,土地產權屬於國家,建物產權的部份則屬於建商,因此地上權住宅會有「使用時效的限制」,而使用時效依不同建案有所差異、大多落在50~70年左右。

地上權住宅的低房價,是捨棄土地增值所換來的低價,排除「有土斯有財」的傳統價值觀。因此政府可大量釋放閒置土地,或利用少子化後減校減班的校地騰空,與建商合作興建大樓,以地上權住宅有條件出售給首購族,甚至祇以建物成本,不計利潤,大量推廣,以地盡其利,當市場房屋供給量大於需求時,房地產不降也難。